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五十二章:燕子矶工坊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也唯有如此,在朱慈烺提出了要开发活字印刷术以后,匠作大院才能出场这一套技术授权给王氏印刷工坊。

这一套技术便是金属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虽然早已有之,但北宋的毕升用的是胶泥活字印刷,并没有推广开来。只能说具有巨大的开创性作用,却并没有革命性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尤其朱慈烺借着玄武湖商会一炮而红,更是让金陵报社的报纸供不应求,也反过来让王易忙得脚不沾地,工坊的生产也就更加紧张了。

想到这里。王易无不是后怕又惊喜地道:“殿下匠作大院里的本事实在是太高了,太高了啊!万万没想到,活字印刷竟是可以如此高效率地改进印刷技术,简直让成本剧降,大利迎来。”

说着,王易就夸起了活字印刷的好处来。

这一次,是朱慈烺指示匠作大院开发的技术。所谓匠作大院就是朱慈烺麾下能工巧匠汇聚的地方,几乎个个都有八级工的水平,更是在朱慈烺名利诱惑之下文化水平最高的一批人。也正是在他们手中,朱慈烺开始让工人更有匠意。让匠更有大师韵味。

也就是说,工人不再单纯只是卖力气的人,而是能更多地拥有技术。而学了技术的匠师也不再仅仅只是没有灵气的技术人员,更多地拥有思考的能力。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技术。

第五十二章:燕子矶工坊 (第2/3页)

年两千两银子的价格租下了这足足有一三十百亩的工坊,建起了王氏印刷工坊。只可惜,待到几处造纸厂以及一大堆工坊进驻以后,蹭蹭涨的地价就成了王易后悔的心病。早买下来,省下来的那些租金就够买一半的工坊房屋了。

好在。王氏印刷工坊总归顺利建立了起来,这让一直担心资金不足的王易十分宽心。省下来的租金至少不是用在吃喝玩乐上,而是用在了实业。

说起来,王易虽然自诩经商天赋颇佳,却奈何要建立起符合朱慈烺标准的工坊投资浩大。

朱慈烺金陵报社每日就要发行上万,这便意味着要出上万份至少四开的的报纸,也就相当于四万页纸张。

阅读大明最后一个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