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二十二章:瘟疫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说完,席金文呐呐无言地盯着满满一桌子酒席。

丁七呆了,他也跟着明白了自己刚刚说了什么。

赵二拿起一杯水,动作突然凝固,转瞬,众人想到了今日看到的一具具尸骸,转身纷纷呕吐了起来。

噗……

呕……

从崇祯十二年起不断加剧的自然灾害成了一击沉重的左勾拳击打在大明柔软的腹部上。水灾让百姓流离失所,旱灾让农业破产,百姓沦为失业流民。蝗灾更让无数人陷入前所未有的饥饿之中。

于是百姓们揭竿而起寻求活路,士兵失去粮饷,官府失去税银,帝国在各个方向上的战争局势急转直下,帝国的大厦根基悄然间已经蛀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呕……

……

1644年,在原定历史上其实就是崇祯十七年。这一年是甲申年。原定历史上的甲申年对于后世的历史影响格外深重,崇祯上吊煤山,汉人建立的政权再度被异族摧毁,统治中华大地的成了满族人。尽管无数人认可清的统治艺术到了封建时期的巅峰,但无可否认的是,从建奴入关的那一刻开始,中华大地已然渐渐落后于整个世界。

于是,无数人哀叹大明之亡。

有人说,大明亡于崇祯。

“一副好一些的棺木,现在都涨到十三两银子了。”蔡老头喝了一杯酒,摇着脑袋:“老头子我死了,也葬不起喽。”

“所以啊……亲眷们寻了尸首,都是丢到永定河去了。”丁七说着,摇头起来:“连死了,也寻不到块地埋下去。真是太惨了……”

“等等……永定河?”赵应先是皇家近卫军团的士兵,在军中参加过扫盲班。而且,赵应先也是京师人士,不仅粗通文字,参加过扫盲班后还勤快读书,这才会被军中退伍时多有照看,得到了所长的职司。这虽然只是末流小吏,在暂无品级的东城警署里面连个官儿都算不上。可谁都知道,这是朱慈烺的嫡系御用,前途无量。相应的,能进这个体系里的,等闲也没几个无能之辈。

故而,赵应先也明白这永定河是什么个意味。

“就是京师的那条永定河?”席金文是个秀才,还是个北京本地的秀才,顿时明白了什么意思:“就是咱们所饮之水的永定河?”

也有人说,大明亡于大臣不尽责,亡于士大夫偷税漏税不尽义务。

更有人说,大明之亡,委实气数已尽。

这样那样的道理不能说错,当然也不能说全面。更加让后人仔细观察后发现,大明这个巨人,在崇祯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轰然倒塌的时候,其实已经身中剧毒,遍布沉珂。

西元十六世纪起,地球开始进入小冰河世纪。气候极度寒冷,就连广州亦是经常下雪。对应到大明帝国的历史,从万历开始一直到崇祯年间都是处于小冰河时期。朱慈烺接受的新帝国一样,还未坚持到小冰河的走出。

酷寒让降雨的区域迅速南移,南方频发水灾,北方频发旱灾,蝗灾、冰灾、风灾以及地震犹如附带的礼品一样纷至沓来。

第二十二章:瘟疫 (第2/3页)

过城墙根下的棚户,没见过那些露宿街头的,那些流民破落户染了病倒下不起早就被城里的乞丐抬出城了。”

席金文忽然想到上头发下来要问的一处资料,开腔道:“这位同僚,抬出城是丢到何处去?莫非京师城内,也有乱葬岗?”

帝都天下首善之地,只要是城内就不是无人问津之处,几乎让人想不到还有那等无主土地可以当作乱葬岗。

果不其然,那年纪大一些的高大兵丁连声谦逊,解开了疑惑:“席官人抬爱了,小人丁攀,家中行七,您看得起就唤一声丁七便可。要说这些尸首,小人也有些听闻。京师左近的乱葬岗倒是有,寻常时节亲眷有些银子的,将尸骸封进棺木里抬到乱葬岗上挺着,等有银子了再风光大葬。可眼下,死的人多了,棺材板都买不起。这世道,活人都管不到,哪里还顾得上死人那些心思?”

阅读大明最后一个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