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二十四章:画龙点睛的扭转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而今,恐怕这政令也许就是要来罢免他吴英科罢?

也许,皇帝陛下会为吴英科争取一点好的待遇。只是贬官,还有个官儿的身份。但也可能,这大明毕竟不如前宋苏轼那会儿宽容,会直接给他来一个下狱待罪呢……

这样想着,吴英科的手也不抖了,心也不慌了。预料了这最坏的结局后,吴英科已然代入到了当年苏轼写《寒食帖》时的心境,奋笔疾书。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

“是大好事啊!”林鹏兴高采烈,更是佩服吴英科的心性,县令真沉得住气啊:“朝廷发的这一份内阁二号令,乃是直接帮了咱们收税一个大忙呢!”

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诗写得苍凉孤寂,苏轼的那番惆怅满怀跃然纸上。书法光彩照人,率性奔放,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此诗后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此番,吴英科提笔写上,仿佛自己也见到了北宋年间的苏轼一样,预感到了此番改革失败后被贬的景象。

“阁发〔276〕2号”

“各总督、巡抚、布政使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刻,朝廷为了平息兵变,亦或者平息此番宛平清丈田亩后引起的士绅愤怒,应该会做出一个决断了吧……

听着林鹏的话,来的也不像是什么好消息。

官绅都围了过来,都是想看他这个县令的笑话罢?

眼下,朝廷那会儿是不是已经因为天津兵变而退缩软弱,要放弃他们这些兢兢业业推进改革的基层官员?

听闻,廉政大臣史可法便十分看不惯他吴英科呢。说他吴英科放任地方胥吏危害百姓,那吴伟业所作所为便是将盛家庄多少百姓害得卖儿鬻女,连皇帝陛下都知晓了。

“自我来黄州……”

哒哒哒……

忽然间,书房外脚步声响起,颇为轻快,竟是不顾吴英科的禁令,大步跑来,毫无顾忌。

吴英科没有听到,他只是提笔继续写着。

“……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

那一笔一划,一撇一捺,尽数倾注心神,再无别的沾染。

很快,一个又一个的静字落笔。

吴英科长长吐出一口气。

他决定默写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吴英科层有幸见过一回,临摹三次。牢记于心。更关键的是……这寒食帖亦是颇为符合眼下吴英科的心境。

嘭……

门忽然间推开了,来者自报姓名:“县尊!我是林鹏啊!刚刚内阁签发了内阁二号令,已然遍发全国,通文北直隶,现在县衙外间都被官绅们堵了上来,整个县衙的人也都来了,都是来问这二号令的事情!”

吴英科沉浸在了自己的书法世界里听着林鹏兴高采烈说着,竟是毫无所动,只是淡淡说了一声:“哦,这么快就有结果了吗?是什么政令……?”

纸上,秋之一字忽然间笔锋一颤,全字皆毁。吴英科默默画了一个圈,深深呼吸了一口气,原本好不容易压下去的全部躁动念头此刻尽数涌了上来。

看来,是反对派们的进攻已经有了结果。

第二十四章:画龙点睛的扭转 (第2/3页)

他深呼吸一口气,决定暂且坐下来静静。

当然没有哪个叫静静的小姑娘。

吴英科的办法是练字。

他走到了书桌面前,研磨,铺纸,缓缓提笔,宁心静气。渐渐的,吴英科的心中平静了下来,政务上的事情都被抛之脑后,眼中只有手中笔,纸上字。

阅读大明最后一个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