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权

〖帝国海权〗

第222章 七国联军什么的这个可以没有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各国都担心光绪被废后清国原本的政治局势会发生变化。从而阻碍商业贸易的进行,因此表示强烈反对。而清国国内的维新派和南方各省督抚出于私利的考虑,也向各国公使传达了希望列强插手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各国施压的决心。

英国人甚至提议各国的使馆的卫队集结起来,到时候直接杀进紫禁城,把光绪给救出来。虽然这个不靠谱的提议最终没有实行。不过列强的反应如此激烈也把慈禧给吓住了。

在这种情况下,废立之事最终以慈禧妥协而告终。不过也由此让慈禧对列强心生不满,而后党以及一部分希望溥俊登位的满洲大臣也从中煽风点火,希望利用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的主张来将列强赶走,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利益。

如此一来,才导致了现在的这个局势。如果这个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八国联军,哦,现在没有奥匈了。七国联军侵华估计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七国联军侵华,谁受益最大?很显然,不是德国。

首先是赔款,历史上赔款份额最大的是俄国人,分到了1.3亿两库平银,其次才是德国的9千万两。而且现如今奥匈没了,但是原本分给奥匈的那部分显然不可能全额落到德国的头上,必然会按照比例被分给其他国家。其次。一旦一战开战,德国的那笔钱肯定也就没着落了。

虽然一战后各国出于各自的目的陆续开始退还辛丑条约中的赔款。但是不管怎么说,在退还之前这笔赔款还是让各国大捞了一笔油水,在退还前所产生的价值也是不能和退还来的数额画等号的。

其次,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对本国的控制能力越来越衰弱,而能够从中获利的无疑是对清国控制力最强的英国,不过其中获利最大的无疑是贪得无厌的俄国。除了巨额赔款,俄国还对东北三省进行了入侵,夺取了巨大的土地,沙俄外交大臣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位主政晚晴几十年,经历过热河政变的老佛爷什么风浪没经历过?手上的势力底牌也远远不是帝党可比的,一场政变之后,变法的核心人物或流亡海外,或慷慨就义,维新变法不过实施103天便告失败。

变法的得失这里无关紧要,慈禧之后也并未完全否定变法中的一些政策同样无关大局,但是之后欧美各国干预了清廷内政让慈禧太后开始对各国不满的情绪越来越重。

1898年底,光绪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后党内开始传出另立新君和太后垂帘听政的呼声,于是慈禧决定废黜光绪。

1900年初,慈禧召集王公大臣会议,决定立溥俊为大阿哥,预定庚子年元旦光绪帝举行让位礼,改元“保庆”。

此消息一出,清国上下纷纷发出质疑,满洲贵族内部的个别亲王和各省督抚均有不同声音,但是这些人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根本不足为虑,真正让慈禧忌惮的是欧美各国纷纷对此表示反对。

第222章 七国联军什么的这个可以没有 (第2/3页)

整个变法的方针空洞而贪大,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让大清国焕然一新。欲速则不达,这种丝毫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变革自然得罪了大批既得利益者。

而这些人联手是有能力撬动整个大清国基石的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对变法是持支持态度的慈禧太后一改原本的主张,开始坚决反对。

而翁同龢、康有为这些人又将皇帝作为变法可以实施下去的唯一指望,因此更开始鼓动光绪皇帝能够执掌大权,将权力重新集中到皇帝手中,这样又导致了和大清国真正的掌权者慈禧太后的冲突加剧。

分别围绕着光绪的帝党和围绕着慈禧的后党。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始相互争斗,最终,光绪和慈溪之间嫌隙慢慢演变成对立,当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希望可以利用军事力量让肃清后党,扶持皇帝的时候,慈禧太后终于做出了动作。

阅读帝国海权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