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权

〖帝国海权〗

第350章 表示歉意的4000字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美国作为工业大国,加上本身农业是采用大面积农场种植,而且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用飞机在美国是以十分常见,加上美国本身民间飞行十分普及。因此到了战时有了大量后备飞行员。

苏联则在国内推广民间飞行俱乐部,所以苏联有着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民间飞行员团队。

是以苏联在德国人发动偷袭一举在地面上干掉了苏联空军大部分有生力量后,苏联人能面对经历过不列颠空战实战磨练,并且飞机有着性能优势的德国空军拼个你来我往,而这种你来我往是通过将大量没有实战经验的民间飞行员征召入伍送到战场上送死换来的。

而德国空军王牌那骇人的战绩也都是这个时期刷苏联菜鸟刷出来的,然而德国自身飞行员后备力量差,加上资源紧缺,因此只能将各种资源向老鸟倾斜,而自由游猎战术也成了这些老鸟刷战绩刷成王牌的最佳的途径。

然而没有出击机会的德国菜鸟却实力极差。加上德国空军学校本身的培训能力极差,即使战时,德国境内的航空学校每年毕业生也就数百人左右,加上越是飞行员数量缺少,越是调走有经验的飞行教员,从而导致飞行员培训能力越差的恶性循环更是无解的轮回。就连底子比美苏差多了的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航校后也能培养3万毕业生,因此德国空军从一开始就没有在战争中获胜的可能。

而俄国人就是通过这种送死行为,硬生生培养了一批在战争后期根本不惧德国空军最顶尖王牌的精锐空军。因为能在不停的送死中活到最后的全都是顶尖飞行员。

因此在德国顶尖飞行员消耗殆尽后就轮到苏联飞行员在战争后期刷德国人的战绩,只可惜家底可怜的德国人根本不够美苏两线飞行员分的。

而同样采取送死行为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结局。那就是日本,由于精锐飞行员在中途岛惨败、瓜达尔卡纳岛血肉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后人眼中,二战中的顶级飞行员大都是德国飞行员,也有少量日本飞行员,单纯比战绩,美国并不出彩,苏联更是被德国人虐菜的反面教材。

但是实际上,德国和日本在空中从一开始就根本不可能是美国和苏联的对手,且不说产能上的巨大差距,单单飞行员的数量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德国在一战后被凡尔赛条约阉割,除了邮政飞机外不允许拥有其他任何航空器,日本更是小国,自身资源也无法养一只庞大的飞行员队伍,两国的空军基础都非常的差。

要知道飞行员都是用油飞出来的,德国也许在和平时期进口油料还可以靠罗马尼亚甚至苏联,日本可是连这样的条件都不具备。

因此两国的飞行员数量少,因此只能在质量上下苦功夫,因此在战争初期德国和日本飞行员都表现出色,但是随着这批精锐飞行员在战争中消耗殆尽。两国都出现了后继无力的状况,因此后期被英美苏空军吊打也是常有的事情。

第350章 表示歉意的4000字 (第2/3页)

的军事意义。

早期活塞式飞机的驾驶难度并不高。即使到了二战其实也高不到哪去,基本150小时左右的飞行时间就能去执行作战任务了。当然这些菜鸡就是去送死的。而进入喷气式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空战理论的完善,飞行员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越来越多,这个要求标准自然也越来越高,到了四代机时代。飞行小时的要求已经破千,例如美国f15飞行员,如果你一点基础都没有的就进入空军,从头学起你就要一级一级的飞行考核积累达到近1500小时的飞行小时才有资格去飞f15。

不过不管活塞机还是喷气机,最初级的阶段其实都是可以拥有民用机飞行基础而跳过的。只不过这个最初级阶段在总飞行小时要求中的占比差距很大而已,而在活塞机时期,这个阶段的占比其实是相当的高的。

因此飞行俱乐部的普及,可以培养大量能够跳过最初级阶段的有经验的民间飞行员,在战时用较短的时间就能培训成合格的军机飞行员,而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二战显露无疑。

阅读帝国海权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