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大魏宫廷〗

第787章:线索(二)加更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这就是赵弘润佩服徐荣的地方,从看到记录薄上周焉前来与归去的时辰,就察觉到其中有猫腻,继而不动声色地套问那两名小吏的话。

唯有沉浸审案、断案多年的老人,才有这份经验。

再瞧瞧另外一位老大人,大梁府府正褚书礼,至今为止就没找到什么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那间班房内,徐荣找到了那本薄子,仔细检查了最近一段时间来访吏部藏库的人,随后,就注意到了屋内的那些油灯。

这类油灯,并非是那些小吏的私物,而是吏部的公物,是供给那些需要翻阅吏部藏库的人的——朝廷六部,任何一个库房,都有类似的杂物供给。

从那十几盏油灯中,徐荣找到了灯内油色最新的那一盏。

这种油灯,与一般平民家居的油灯不同,是曾经冶造局所打造的铜质油灯,外形像一只茶壶大小的大茶杯。

杯内中央,有一根竖起的铜管,并不超过杯口,管内是大概小指头粗细的灯芯。

其三,前后见过周尚书几次?

那张三晓回答:两次,迎送各一次。

而另外一名小吏则回答:不曾见过周尚书。

然后……

然后就是这两名小吏,没过多久被大理寺卿正徐荣派人连夜带到大理寺刑房,严刑拷问。

杯口,有一片薄薄的铜盖——确切地说,是两片半圆形的铜片所合拢在一起的整圆,目的是防止杯内的油灯洒溅出来引起火灾、调节灯火的光亮,以及熄灭油灯。

不可否认这种油灯很亮,因为它的灯芯很粗,但是相对的,油耗也厉害,因此,哪怕冶造局当初刻意加大的这种油灯,杯内的火油,仍然只够照明约两个时辰左右。

倘若周焉果真从午时二刻待到戌时二刻,足足四个时辰,这一盏油灯内的火油根本不够。

而没有这种油灯,那位周尚书根本别想在这种光线昏暗的库房内翻找东西。

或有人会问,倘若有人中途给周尚书添了灯油呢?

这是不可能的!

为何?原因就在于那盏油灯身上。

这一点,赵弘润相当佩服那位大理寺卿正徐荣。

因为据他所知,昨日黄昏前后,在徐荣与大梁府府正褚书礼带着兵卫封锁了吏部本署后,褚书礼急急忙忙带着一干兵卫翻寻王龄、马祁、苏历等人的官籍名册。

而徐荣,则踱步来到了库藏外的一间班房——即值守藏库的小吏所当班的地方。注:班房,相当于今日的职所、办公室。

然而这一点,徐荣一开始就堵上了——他昨夜就对那两名班房内的小吏问了几个问题。

其一,班房内有几名小吏。

那两名小吏回答:仅小人二人。

其二,是谁接待的周尚书。

其中一名叫做张三晓的小吏回答是他。

第787章:线索(二)加更 (第2/3页)

赵弘润、徐荣、褚书礼等人,提供线索。

当然,这些内情与本案无关,赵弘润只要用贺枚的口中得知他见到刑部尚书周焉的时辰——接近午时二刻。

这个时间,与那本记录薄子内所记载,有关于周焉观阅藏库的时间一致:午时二刻。

而问题在于,周焉离开的时间:戌时二刻。

阅读大魏宫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