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大魏宫廷〗

第1221章:结盟之议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打个比方说,同样是吃败仗,韩国、楚国、魏国能很快恢复元气,因为这些中原国家的底子厚,用一年的收成就能迅速再拉起一支军队。

但秦国就办不到。

上回秦国在赵弘润手中战死了二十万秦军,国内几近崩溃,花了三年时间,东凑齐凑才凑齐武信侯公孙起的那十几万人马。

是秦国缺少兵源么?

怎么可能!

说得难听点,就是由于生产力低下,导致秦国自己种粮食没有去别人那里抢食物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想前几日的丰镐之战,渭阳君嬴华在短短十日内,就凑出了将近十万的黥面军,秦国怎么可能缺少兵源?

根本在于在于,秦国缺少粮食,毕竟军队出征是要吃粮的。

倘若秦军不断得胜,那么,自然就能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对外扩张,但倘若吃了败仗,秦国虽然有能力重新召集一支军队,却无法凑出相应的军粮。

这也正是渭阳君嬴华能在短时间内召集十万黥面军,可秦少君与武信侯公孙起,却只能携带二十万左右的军队出征的原因。

而相比较秦国,魏国在这五年内,从八万可征军队(驻军六营),一下子扩张到四十余万,先后创建商水军、鄢陵军、召陵军、魏武军、北一军、镇反军、北三军,还有河东五军,包括这次同时与秦、韩、楚等五方势力作战,虽说是被逼无奈,但这五方势力也并没有在短时内击败魏国,这是为何?

虽然这样一来,秦国很有可能不会被韩国以及楚国认可,但倘若有魏国、卫国、鲁国、齐国、东越承认,秦国也能勉强跻身于中原国家。

“……除此之外,我大魏亦会向贵国派遣工匠,帮助贵国改进耕种收成,设法将荒地变成沃土。另外,还会将中原的文化传到贵国……”

杜宥列举了一桩桩能够协助秦国的例子,虽然零散,但不可否认正是秦国最需要的。

别看秦国频繁对外扩张,但事实上,秦国的基础国力很薄弱,全靠军功爵制支撑着国家的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却是畸形的。

因为魏国有粮,有粮,魏军就有底气与这五方势力开战——至于是否能战胜,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而对于底子薄弱的秦国来说,促进本国的农业发展,能很好地减弱军功爵制带来的负面效果。

说白了,就是当对外征战的秦军吃了败仗,无法掠夺足够的财富与食物时,秦国也有粮食养活国民,并且对前线军队持续提供军粮,也即是战争的容错率提高了,不至于因为一两场战事的战败而导致国家崩溃。

“善!”在听了杜宥的话后,左庶长卫鞅欣喜地点点头。

军功爵制是他提出来的,他当然明白这种制度的弊端,但是没办法,秦国的底子薄弱。

第1221章:结盟之议 (第2/3页)

素有盟约……”

此番话的意义,在于魏国会帮助秦国在中原占名分,使天下人逐步认可秦国也属于中原国家。

别以为这是一件小事,事实上,这件事对秦国的意义非常大,因为只有被认可是中原国家之一,秦国才有可能招收到天下那些在本国仕途不顺的人才;否则,仅凭秦国在天下人心目中那蛮夷的印象,那些有才之士怎么可能会投奔秦国?

“唔。”秦王满意地点点头。

阅读大魏宫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