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大明1617〗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新任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孙承宗身边的幕僚,茅元仪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功名在身的赞画。

哪怕只有一个秀才身份,孙承宗都能保举茅元仪任部职,象孙元化只是举人,现在一样能在兵部当主事,那是二甲进士的待遇,孙承宗在此之前的权势地位,很轻松的把孙元化推进了兵部任职。

可惜茅元仪没有任何功名……这不是一个小障碍,而是一条天堑,哪怕是孙承宗的权势和人脉也越不过去。

国朝已经不是当年了,洪武和永乐年间,官员除了科举正途外,监生也是选官正途,茅元仪这样有名也有实际才学的,可以入监学习,毕业之后能选官任职。另外是吏干为官,也是有吏才有实绩的,一样能考选入官,一入官员流品好操作了。

再下来是察举,有名和才学的可以由皇帝下诏征辟入官,在大明立国之初,官吏数量严重不足,察举为官也是常态,而且还经常有名士拒绝征召……当然在太祖皇帝手里落不了好,拒绝征召是人头落地。

茅元仪若在太祖年间定然是征召为官,在永年到仁宣年间可以入监学习,一个监生名额孙承宗还是很容易能弄到手,成化到嘉靖年间也可以以才干升官,在嘉靖年间还有工匠一路做到工部尚书,因为其有真才实学,官也并没有太大反弹。

到了万历和天启年间,一切制度都僵化了,包括用人的制度。

科举才能为官已经深入人心,哪怕是佐杂小官也是以举人为主了,监生为官的路基本都是堵死了,何况是吏干或察举推荐。

孙承宗只能叫茅元仪转武职,保举他为舟山镇参将,这个武职也是给茅元仪一个官身,总杂流的翰林院待诏要强的多……翰林院也不是全然清流,待诏是杂流,完全叫人看不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元化因为铸炮立功,已经在兵部当官,并且有大好的前途,孙承宗对孙元化的欣赏是毫无保留的,他感觉孙元化将来的成并不会小。

至于鹿继善等人也各有前程,孙承宗对自己加了赞画衔的幕僚都尽力安排,不叫他们的一场辛苦落空。

置酒过后,众人纷纷告辞,此前已经巡看检查过仓库,经略行辕的帐目也十分清楚了,只等高第前来接收查验可以了。

等高第一至,孙承宗要搬出经略行辕在外暂住,待高第正式接关防之后可以离开。

“老夫二十年未饮家乡水了,回去也好。”孙承宗看着茅元仪,这是跟随他到最后的幕僚了,他笑意温和的道:“此去并没有什么遗憾之处,唯一担心的是辽西日后的局面,不知道高升之带着什么想法来任。再一个担心,是止生你的前程了。”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新任 (第1/3页)

("readerFt").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readerFs").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刚刚摆酒招待的是此前的那些幕僚们,包括最早跟他来辽东的鹿继善和王则古。W W. VM)

阅读大明1617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