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帝王大业

〖南宋之帝王大业〗

第492章 文吏改革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其中还有很多考生是家境贫寒的考生,他们抱着科举改变命运的想法,但是甚至自己的条件很差,这些贫寒子弟在治学上面的精力有限,更多的是在为生计奔波,所以他们得知通过初试之后,都非常兴奋,毕竟初试的通过,就意味着可以进入文吏之中,能够拿到一笔非常高的薪资,已经是改变命运了。

赵昀的这个改变,一开始遭到了很多官员的反对,这个时代的文吏就像当年的吕诚一样,都是官员的署官,也就是官员自己的雇佣的,带着浓厚的忠诚主义,是官员自己给这些署官发薪资。

但是赵昀改变了这个局面,首先这样的署官对于官府是一个重大的威胁,尤其是一些重要职位上的官员,自己雇佣署官为自己处理政务,自己的署官,即使发现主官有违法的行为,也不敢揭发,甚至为了生计,还有帮助隐瞒。

所以赵昀直接废弃了署官制度,改为考试录取文吏,将每个官府的文吏人员职务确定,一个县衙的署官在三十到五十人左右,然后通过考试录取,最后分配过去,这样就可以避免官员们自己雇佣署官的不确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92章 文吏改革 (第1/3页)

很快,礼部就公布了科举考试通过初试的人员名单,足足有八千人,这可是创造了科举考试的先河,也就是科举考试的正考将会有八千人参加,这还是头一次。

诋报全篇刊登了通过初试的八千人,同时明确表示,这些通过的考生,其实就等于拿到了文吏资格,也就是说他们即使没有在正考上榜,但是也可以成为文吏,进入官府衙门,或者是工厂、生产团里面担任文职人员,也可以领取一份不菲的薪资,养活一家人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消息也让京城的考生沸腾了,毕竟八千人里面真正能够在最后科举上榜的人屈指可数,只有几百人而已,甚至一成都达不到。

这些初试通过的的考生里面,有很多都是才学一般人,他们自认为没有什么能力最终通过科举正考,成为真正的官员。

阅读南宋之帝王大业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