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多娇

〖官路多娇〗

第158章:茫然不解的叙述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明皇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在即位之初,明皇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到1395年,全国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成绩卓然。明皇出身农民,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在他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明皇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他即位后,在应天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按惯例,明皇使用的车舆、器具等物,应该用黄金装饰,明皇下令全部以铜代替。主管的官员报告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明皇却说,他不是吝惜这点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应作为典范。在明皇积极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明皇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明太祖实录》第92卷写道,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明皇给南京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找一块空闲土地,盖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一个月后,他又给上海(当时叫华亭县)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上海人居住。

这两道旨意下发之后,南京和上海的地方官很快地执行了,明皇很高兴,认为试点成功,在当年年底,又给中央的官员下了一道旨意:“令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8章:茫然不解的叙述 (第2/3页)

州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接着,明皇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1367年为吴元年。平江战役开始时,明皇筑墙围城,并造有三层的木塔楼,高过城墙,以弓弩、火铳向城**击,还设襄阳炮日夜轰击。城内一片恐慌,张士诚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张士诚反复无常,贪图享受,对部下也十分放纵。平江被围困的最后一天,张士诚弟弟张士信在城头督战,仍不忘享乐,坐在银椅上饮酒,左右侍奉的人递桃子给他,结果桃子还没到口,恰好一炮打来,脑袋被打得粉碎。明皇曾多次派人劝降,都被张士诚拒绝。张士诚死守平江,粮尽后,便以老鼠、枯草为食;箭尽了,便以屋瓦为弹。直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初八,明皇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最后,张士诚被俘,解往应天。明皇问话,他不搭理;李善长问他,他则破口谩骂。无奈,明皇只得命手下卫士以乱棍打死张士诚。当时张士诚47岁,东吴灭亡。

明朝建立伊始,中华大地经过近二十年战乱的破坏,一片凋敝。对此情形,明皇实行了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1368年,明皇称帝不久,外地州县官来朝见,明皇对他们说:“天下初定,老百姓财力困乏,像刚会飞的鸟,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树,不可动摇它的根。现在重要的是休养生息”。

1370年,明皇接受大臣建议,鼓励开垦荒地,并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他还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

除了民屯外,明初还有军屯和商屯。军屯由卫所管理,官府提供耕牛和农具。明军士屯守比例是:边地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内地军队二分守城,八分屯田。军粮基本上自给自足。商屯是指商人在边境雇人屯田,就地交粮,省去了贩运费用,获利更丰。商屯的实行,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开发了边疆。

阅读官路多娇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