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鹿鼎记

〖明鹿鼎记〗

【0442 祖大寿很生气】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满清的地主也想这么玩,因为地主仍然大部分是汉人,在大明时期玩过一次,没道理到了满清手里转性的。

只能说满人的控制体系厉害,刀快!一体纳粮!才使得满清没有被地主阶级劫持。

二者的相同点就是,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平民身上了。

最后大明的商品经济发展也得益于税收制度的落后,隆庆开关后,政府的低税制度使得社会极大的发展,但是国家却无法获得收益,最后昙花一现。

而满清的压迫则导致,国家干涉了一切社会活动,税收无孔不入,人民奴化,商品经济萎靡,沿海城市快速萎缩。

吴三辅呵呵一笑,没有回应她。

屋内的吴襄终于率先开口了:“兄长,别生气了,他们要人就给他们吧!反正每年能拿到更多的粮食就成,咱们也没有损失啥。”

“你……你糊涂啊!”祖大寿闻言,抬起头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着吴襄,怒道:“没有了人,就没有了权势!咱们不是靠屯田换来银子的,而是靠咱们手里的权势!有权有势,谁也不敢小瞧咱们!要是辽东没人了,你看看以后朝廷会如何看咱们?看看蓟辽那些将领和官员会如何看咱们?甚至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想到辽西辽东来抢地盘来了!”

吴襄吃惊道:“那现在如何是好?已经签订了契约了,难道还能反悔吗?看督师大人今日的架势,似乎不答应,就要跟兄长翻脸啊,兄长也是被逼无奈嘛。”

祖大寿痛苦的点头道:“我今日是被孙承宗给镇住了!回来之后,我越想越觉得后悔!给人的时候,多留下一些青壮年男女!把老弱都给韦宝!另外,关外不屯田,就要在辽西多拓荒!咱们不能完全指望韦宝,粮食比任何事都重要,不能让人卡着咱们的脖子!”

吴雪霞在窗纸缝隙处看的奇怪,问身边的吴三辅:“哥,爹爹和舅父他们这是怎么了?”

吴三辅轻声回答道:“好像听说韦宝的事情成了!辽西辽东的世家大户都与韦宝签订了契约,不日就将关外的数百万辽民放入关内,都送到韦家庄去!”

“啊?”吴雪霞吓得一声轻呼,急忙用雪白的小手捂住嘴巴,“这么大的事情都能成?舅父为什么会答应啊?韦宝有这么大的本事吗?”

吴三辅摇头道:“这你问我,我问谁去呀?我又没有去参加议事。”随即笑道:“你大惊小怪干什么?你未来相公有本事,你不高兴吗?别的我不管,我觉得小宝若是娶了你,会一辈子对你好的,这点才最重要!”

吴雪霞闻言,粉脸立时羞得通红,轻轻地跺了跺脚,轻声道:“哥,你又来了,你就这么相信韦宝啊?而且,我是一点没有看出来韦宝喜欢我。”

募兵加剧负担,而欠饷又加剧兵为匪。

可知,如果经济问题解决了,军事上的兵员是足够养兵的,那么军事守住了,明朝也就不会有农民起义,其流民安抚了都。

“为师不担心你拿到了这么多的人口之后会守不住辽南,只是担心你只是老百姓的身份,没有朝廷的支持,你无法负担这么大的人口吃饭问题!”孙承宗语重心长道:“小宝,为师不瞒你,现在朝廷有很多人攻讦为师,急于要将为师赶走!为师至多在辽东待到今年年底了。”

“恩师不必过于焦虑,就算恩师被迫下野,也能让其他人看明白辽东离不开恩师,换了谁,都不会比恩师做的更好!”韦宝诚心实意道。

因为从孙承宗能看出财政与边事的关系,韦宝就已经很确定孙承宗是历史上难得的帅才了,元帅与将军不一样,大将军稍微懂一些政治经济就行,主要还是军事上过硬!

内政上肯定是满清强的多,但是气节上,没有哪个朝代能跟大明比,这也是大明成为汉人永远的骄傲的原因。

韦宝随口这么一说,见孙承宗如此推崇自己的观点,很是满意,而且能和孙承宗这么高等级的人谈论一些心中无法印证的想法,也殊为难得!这更加坚定了韦宝之前的许多模糊认识,孙承宗的肯定,说明自己的许多变革想法,以自己的思路不断改变地方的想法,是可行的,没有超脱这个时代的人的接受能力。

韦宝和孙承宗俩人聊的热火朝天,越说越是投契,气氛十分融洽。

在馆驿中,吴襄和祖大寿等人的气氛就很冷了。

祖大寿、吴襄、以及二人身后站着侍奉的祖可法和吴三凤四人,已经好半天没有说过话,都像是石像一般。

但是韦宝却能拿大明跟满清比,雍正的改革还是很成功的,一举解决了许多税务上的弊端!

从制度的有效性,到执行力,满清都比明强的多,结果就是中央政府即使失去东南还能跟太平天国打个有来有回。

而大明却为了战胜一个十万人口的部落,逼反了数省农民。

满清是全国皆穷,生产力不再发展,但是政府税收稳定。

二者的区别还是阶级矛盾,大明的地主阶级彻底堕落,不顾国家的实际情况,保护自我利益导致税收崩盘。

而元帅主要会看形势,掌握各时机,制定总体战略,这些,都要远比具体的军事才能重要,显然,孙承宗人家就具备帅才。

不过,韦宝不会纠正孙承宗的这些判断,甚至恨不得为孙承宗的悲观判断推波助澜才好!

因为韦宝能看出来孙承宗对于自己也是有提防之心的,毕竟一下子得到这么多的人口,自己又不是大明官场的人,光用自己打算科举,打算走大明官场之路,恐怕难以彻底拉到孙承宗的信任。

而孙承宗将形势看的越悲观,越有可能做出很多违背了常规手段的事情,比如这次强力相助韦宝获取几百万辽民的事情。

孙承宗听韦宝能这么评价自己,很是欣慰,笑着点头道:“只有小宝你最懂我!我此前与人说起恐怕会归隐,他们都是坚持不信,只有你是从恩师下野之后看问题。为师果然没有看错人,你是懂变通的人,世上最难的便是变通二字,要看到已经不易,能看破,更是奇才,小宝,你便是奇才呀。”

明朝中后期财政收入没宋朝多,原因主要是自身宝钞崩溃和财政思想保守。

但看粮食收入就能看出明朝经济明显强于宋朝,宋朝粮食收入只有明朝的三分之二,差不多也是两者亩产的差距。

明朝的财政崩溃了,是灭亡的最大问题。明代田税长期低税率,但并未给国家实惠,得利者是官僚,田地低税率于农民而言区别不大,该高还是高,因为地主才是其依附者。

政府缺乏资金,农民无法从政府获得低利率贷款,限制高利贷的条文只能是一纸空文。

明末民变与三饷互为因果,环环相扣。

“恩师,这万万担不起的,我自然也希望恩师能健健康康的,一直为朝廷出力。恩师说的不错,大明最主要的是财政问题。依着我看,从万历年间就开始衰败了。而从体制来看,在于财政和党争这两方面,党争是表象,财政问题则是更为深层原因。税收政策是低农业税且士大夫免税,其他税种没有明确的征收渠道,比如皇帝可以自己派太监去收矿税,茶税,这些税种没有征收系统,所以一旦地方和中央的利益集团反抗,结果就是停征。大明的朝廷穷,农民穷,缙绅富。有朝一日朝廷能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政府控制出海贸易,不断的养肥盐商,然后割盐商韭菜等等,大明的财政就能有起色了!”韦宝道。

孙承宗吃惊的看着韦宝,若是说此前,只是为了能从韦宝那里弄到钱粮支持边务的话,只是功利性的收韦宝为弟子,现在的孙承宗则是真的已经完全接纳韦宝这个弟子了,甚至觉得收韦宝为弟子,这是他一生当中,有可能的,最大的幸事!

“小宝,为师说你是奇才,你果然是奇才,这番看法,又比老夫高明不知道高出几何了啊!”孙承宗高兴的哈哈大笑道。

韦宝微微一笑,急忙谦虚了几句。

这不算什么,孙承宗这个时代的人,只能往前比较,拿大明跟大宋比。

【0442 祖大寿很生气】 (第3/3页)

高的朝代,也是中国白银存量较高的一个朝代,不过由于一系列原因,在宋末尤其是元朝,中国有大量白银外流,因此造成明初白银价值居高不下,一两白银价值高的时候可以换四五石米。

所以可以看出,明初商税并不低,那么为啥明初永乐及永乐之后商税就走低了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宝钞崩溃以及后续政府的财政操作混乱导致的。

明朝前期财政岁入明显优于宋朝前期,不过由于北宋后期财政的增长,有不少是过度收税及通货膨胀,如果减去这些不合理增长,增长幅度也不是特别大,毕竟是农业社会。

而明朝财政长期无增长甚至是下降,后期超过但也不多。

阅读明鹿鼎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