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鹿鼎记

〖明鹿鼎记〗

【0673 荣正语】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荣大人,您别吓唬我老汉成吗?老汉胆子小啊。”老杜苦笑道:“荣大人您交代的差事,我们哪里敢怠慢?”

荣正语傲慢的哼了一声,“知道就好!带进去吧!”

“是,是。”老杜急忙一招手,上来两个狱卒,一左一右押着那被绑的结结实实的女犯,女犯的头上还套着黑色头套,呜呜的发不出声,估计嘴巴被人堵上了。

荣正语将女犯交给了老杜,却并没有要走人的意思,而是跟着老杜一道进了都察院司狱。

老杜愈发觉得这个女犯肯定很重要,荣正语这是要看着女犯被安置好,才肯离去。

“韦大人?姓韦的人可不多,你是不是就是前几日在宫中发疯,打了许多高官的那个韦宝?”荣正语忽然想起了什么。

韦宝本来就是来都察院司狱观政来的,好不容易有‘业务’上门,正是有兴趣的时候,哪里肯走?

“哟,这不是荣大人吗?”李利民见已经与荣正语打了照面了,主动打招呼道。

荣正语冷漠的看了眼李利民与韦宝,皱了皱眉头道:“是李大人啊,这位是?”

“哦,这是翰林院派来咱们都察院的观政韦大人,韦大人是新科探花郎。”李利民急忙为韦宝介绍,并将荣正语介绍给韦宝:“这位是荣大人,监察御史,荣大人可了不得,年轻有为,是咱们都察院的顶梁柱。”

韦宝急忙拱手道:“荣大人好!”

大家都明白,常例无法废除。

而常例的发展也就愈演愈烈,到了明末无钱不能办一事的地步。

在这一全面的制度性腐败的作用下,明朝的官场何谈清廉?

统治机器怎能不缓慢发展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如此旱涝保收的丰厚收入,又怎么不可能吸引一批批有志举子前赴后继呢?

“荣大人请放心,我将这人犯关入死囚牢,谁都不让见!”老杜讨好的道。

荣正语满意的点头,“除了我,不准任何人与之接触!”

这时候,韦宝和李利民在差房听见了外面的动静。

韦宝出来看,李利民看了一眼,见是荣正语押了人犯来,想拉韦宝回去,却已经被荣正语看见了。

而且,韦宝也没有打算回去。

但是这个荣正语的爹是大人物,叫荣克勤,是都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高官!

荣克勤也是前几日被韦宝暴打的高官当中的一人。

“荣大人好,这是?”老杜问道。

“这是重要人犯!看好了,此人有我亲自审问,任何人不得接近她,听见了吗?”荣正语说着,在老杜肩膀上用力一拍,“出了什么差池,你全家都得小心!”

老杜吓了一跳,虽然一年当中,难得有几个人被关押到都察院司狱来,但也不是没有,可往回有人关过来,可从来不这样威胁他们这些狱卒呀?

“所以说啊,韦公子,你得了探花郎,又如此年轻,老老实实的在京中缩着头,等个五年十年,然后争取弄个富庶之地的知府干干,凭着你韦大人的财富,不要几年就能步步高升,重返京城,到时候,可就不是一般人了啊。前途无量啊,韦大人。”李利民说的口渴,喝了口茶,一副导师一般的神态看着韦宝。

人人都有好为人师的时候,李利民也不例外,他感觉今天自己对韦宝说的,足够韦宝受用一生,颇为居功自傲。

韦宝微微一笑,李利民说的,其实他都知道,但那绝不是他要走的官场路线,如果只是尸位素餐,想尽办法搜刮民脂民膏,他会瞧不起自己的,因为他不必那么做,也照样能够在这个时代过上优渥的生活。

“多谢李大人提点呀!”韦宝心里不那么想,嘴上却仍然很客气。

李利民笑着点点头:“这段时间千万别再惹事了,这都察院司狱是没有什么人来的地方,最是适合躲清闲,好好在这儿熬时光吧,当然,有空可以多请你老哥哥我喝喝酒。”

如若要制止常例,难道要皇帝从身边的阁部诸公开始一个个动铡刀吗?

官俸制度是明朝顶层制度设计的一个非常失败的案例,正是由于难以维持正常生活的问题,普泛性的存在于整个官僚队伍之中,而非仅限于个别部门,使得一整套上行下效的系统性腐败制度。

常例很快就成为明朝官僚机器上无法根除的肿瘤。

即使皇帝和个别有识之士认识到这一现象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也无力从根底掀翻整个官僚系统,更不可能冒着失去整个官僚系统信任的风险去严苛行事,这使得对常例的禁止完全成了无人当真的喊口号。

如同谢肇淛所说:“上官莅任之初,必有一番禁谕,谓之通行。大率胥曹剿袭旧套以欺官,而官假意振刷以欺百姓耳。至于参谒有禁,馈送有禁,关节有禁,私讦有禁,常例有禁,迎送有禁,华靡有禁,左右人役需索有禁,然皆自禁之而自犯之,朝令之而夕更之。”

“一定!一定!”韦宝呵呵一笑,暗忖请你喝酒有什么用?纯属浪费功夫,请你喝酒,我不如一阵子给你扔点银子,你更加高兴吧。

就在韦宝与李利民相谈甚欢的时候,都察院司狱居然来人了。

还来了好些人,这是很少有的事情。

牢头老杜见监察御史荣正语带着几名衙役押着一名头上蒙着黑布的女犯,鬼鬼祟祟的从两部马车下来,急忙迎了上去。

荣正语不是一般的御史,御史只有正七品,和韦宝,和李利民他们的品级是一样的。

【0673 荣正语】 (第3/3页)

帝对于常例的存在也心知肚明,神宗还曾在圣旨中严令官员不得在水利工程中滥收常例。

但面对整个官僚系统根深蒂固的习惯,皇帝的几句严旨也不过如过眼云烟一般苍白无力。

毕竟,历代明朝皇帝都没有朱元璋把贪官污吏全部杀光的勇气。

何况即便是朱八八同志,也没有止住腐败。

阅读明鹿鼎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