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鹿鼎记

〖明鹿鼎记〗

【0935 曹文诏的证明】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所以横向比较当时世界,会比较公平。

秦军统一全国一个是商鞅变法让秦军的士气增加,后勤保障充足,二是秦军兵器上有一定优势,三是依靠函谷关地势,四是破六国联盟,让诸侯以丰腴之地赂秦。

当时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军事实力也是相当强大的,但是赵国北有胡人侵扰,南有诸侯撩拨,西面还得跟秦国长期对立,又无关可守,国土一马平川。

试想当时如果秦赵换位,那么赵国统一全国的几率并不比秦国少。

赵国在地形劣势的情况下抵挡秦国多年,最后的溃败也是内部原因。

同上,汉军在人数上可以把第一军团啃死,但是同等数量的话,第一军团皮太厚,倒是可以利用我们的机动性把他们累死。

而且那些人一个人打仗一帮人服务,把他们抬抢的,拿甲的弄死,他们就跪了。

到了隋唐,征伐朝鲜,耗死了隋朝,累垮了唐朝。

朝鲜可以作为一个风向标。

明朝时期,跑到中国当流亡政府来了,但是当时跟隋唐打的可是昏天暗地,当然也是吃亏多,不过咱们便宜占的也不多。

不然后世的棒子拍韩剧,就敢胡诌唐太宗被渊盖苏文射瞎一只眼睛,就不敢说万历帝被李成桂打掉一只耳朵。

怛罗斯之战,高仙芝也被阿拉伯军队打惨了,我们终于吃了一回人数上的亏,并导致了科技外流。

但说唐军在世界上最强大,未必,吐蕃已经算是比较彪悍的了,当时的阿拉伯军队因为有信仰支撑,应该在士气上更加彪悍一些。

如果把元军不算外来政权,他的确很强大,但是要知道在当时宋军是几乎没有骑兵的。

宋朝积弱的根本原因并非重文轻武,是要追溯到后晋割让幽云十六州后,中原朝代再无获得战用马匹的途径。

冷兵器时代,骑兵就跟后世的空军一样,机动性极高,有足够的骑兵,等于稳赢不输。

元军打赢宋军,是大人打小孩。

况且最重要的是,元朝是只能在陆地称王称霸,他没有本事打小本子,明军才可以。

军事的强大在于,看谁不顺眼灭谁,看谁不顺眼,打不着,就不是真正的强大。

这点,明军做到了,元军没有。

八旗的战斗力是被清朝的历史吹大的,如果八旗真的那么厉害,入关不必要吴三桂帮助才进得来。

入关以后,明军打明军的情况是大于八旗打明军的。

明军是中国古代最强的军队,在西方人眼中,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霸权国家。

而霸权的依靠就是强大的军队。

在中国的古代王朝里,唐朝、汉朝是最强的那个等级。

唐朝控制西域不止几十年,唐朝控制超过120年。

公元790年左右,唐朝才失去西域。

说到对外扩张,秦朝远不如汉、唐。

秦朝没有西域、漠北,是否控制过漠南也很可疑,在对外围疆域的控制范围与控制时间方面,秦朝远不如汉、唐。

而秦朝那么短的寿命,统一的秦朝,没有几年时间。

其对中原与南方的控制时间也远短于汉、唐。

汉朝没有控制漠北,而唐朝控制漠北数十年,唐朝还控制漠南,唐朝后期还通过三受降城体系控制部分漠南。

但是,在对辽东、朝鲜半岛的控制时间方面,汉朝长于唐朝。

另外,唐朝的都护府控制西域超过120年,而汉朝的都护府控制西域约90年,至于之后的西域长史府时期,缺乏控制力,控制力远不如都护府时期,不应算作汉朝控制西域的时间。

实际汉朝最后也失去了西域。

西域后部王阿罗多杀伤汉朝吏士,之后还与汉朝立的卑君争国,结果汉朝竟然废了自己立的卑君,反而承认阿多罗。

汉朝末期,胡人已经渗透进入关中、中原了,并且在关中、中原大发展。

到了曹魏,那是曹魏强大,才能保住部分地盘,无法归功于汉朝。

如果按照某些人的追溯把这功劳给汉朝的话,那么也要把五胡乱华这比功劳大的多的破坏也归因于汉朝了。

把五胡乱华的归因于汉朝,东晋五胡、南北朝时期,连中原、南方这汉人中心疆域都没能统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当时世界上还有斯巴达三百勇士,实际上学名叫红衣重装步兵,编制有4000人,大流部队的不朽长生军,还有神话中的那些希腊罗马部队。

同等数量的秦军遇到同等数量的罗马第一军团,未必打的过。

对方完全是人肉坦克,除了眼睛,剩下都是铁皮。

汉军战斗力初期也不行,后来武帝时期,汉军强大的同时,世界上还有一支强大的罗马军团,罗马军团的战斗纪律和团队作战战术以及防护上是优于汉军的,汉军的机动性和人数上是比罗马厉害。

而且罗马的炮弩采用数学公式计算,在打击精准上,是优于汉军的床弩的。

就算在当时的战国,赵国也有一套自己的军事赏罚制度,分为:赏、军功爵和官职升迁三种。

当时战国有一种说法,叫做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同期战国的精锐部队还有赵武灵王的武陵铁骑,该部队北击匈奴200里十余年不敢犯境,但是当时匈奴在秦国占了不少便宜,一度在孝公后期威胁到咸阳,机动性很差,但精度很牛逼的韩国击刹营。

“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虽然说魏武卒怕秦锐士,铁鹰锐士人员最多时期也只有1600多人,编制不是很多,属于特种部队,但是吴起用5万人战胜秦军50万就是这支魏武卒。

所以,秦军的常备军并非战无不胜的,当时最强大步兵应该是这支魏武卒,但是去看一下当时的中国地图,魏国是被几个国家包着打的,秦国只用守一关。

大明海军跟荷兰打料罗湾海战,跟日本打的露梁海战,跟葡萄牙、小本子走马溪、九山大洋海战,跟越南的富良江海战、神投海之战,跟清朝的厦门海战,就是苟延残喘时期跟荷兰的彭湖海战,都没打输过,创造不败战绩。

明军还有强大的谍报机关给军事行动做重要的支撑,锦衣卫在壬辰战争中,大量的收集小本子军情报,包括在小本子国内都有锦衣卫的情报机关的在活动,这也是前朝罕见的。

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们竟然派了“貌颇魁梧,才亦倜傥”的人去做间谍。

日本人当时超矮的,这样的人去了不就被发现了。

至于强大的明军为什么会败给八旗军,偶然的因素太多,万历三大征掏空明朝经济,宦官专权,党争不断,朝野疲敝,天灾连绵,施政有误,民不聊生,用人失察,妄自尊大,满洲兴起。

所以,秦军统一全国,有很大外在因素的影响。

过秦论和六国论都讲到,六国溃败不是兵不如人,而是其他因素。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秦朝行军的奖罚制度,后朝各代也一直沿袭,例如明史满桂传里写:“军令,获敌首一,予一官,否则赉白金五十。桂屡得金,不受职”

就是说,你获得一个首级,要么官升一级,要么给白银50两,他每次都选钱,不选官职。

当时是没空军,不然估计明朝也得弄个空军出来。

最重要的是,明朝皇帝都相当尚武,上到朱元璋下到崇祯,没有怕死的,明朝皇帝亲征也是最多的。

而且都是去最前线,抡刀就上,还有实际杀敌的,明武宗就曾经上阵杀敌二人,史上也罕有。

而且,由于中国地势影响,北打南,顺势而下,南打北,唯一的统一,就是明军创造的。

韦宝认为在历史上比较军力不能纵向比,秦朝军队再猛,也打不过北府兵,北府兵再厉害,见了秦王府的照样得跪,秦王府的要是跟元军打会哭,元军见了蓝玉也是夹紧马肚子跑,明朝海军再牛逼,我也不信他能打的过北洋水师。

关内战争很多都是老明军打新明军,南明众政权内耗也把复国希望掩埋。

若是单说明军精锐对阵满洲八旗,后者几乎是没什么机会的。

从当时皇太极写给崇祯的书信来看,他们只是想抢点东西,并没有想把明朝怎么样。

所以,明军的建制有步兵,戚家军等。

有骑兵,李成梁部。

三下西洋,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郑和在回城的时候,他五万人准备袭击,结果被郑和两千人击败,然后抓回京城审判,咱当年就是有这个实力。

四下西洋,把苏门答腊国王苏干剌抓住,送回京城杀了。

四方来朝不是礼仪弄出来的,而是实打实靠炫耀武力打出来的。

不光什么年代,不会打仗,就不能获得别人的敬畏。

从这以后,周边那些小国再没说敢跟明朝的海军叫板的了。

有炮兵,如神机营。

有特工,锦衣卫。

有工兵,从朱元璋开国一直到最后,工兵部队在守城过程中发挥了巨大贡献。

有特种部队,如关宁铁骑等。

有不败的海军,能够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想打谁打谁,想灭谁灭谁,不听话就换大佬。

【0935 曹文诏的证明】 (第2/3页)

终明朝到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挂东南枝之前,关宁锦防线未被攻破,南下统一也多为关宁锦名将。

大明不光是步军和骑兵厉害,海军也很牛,之前的朝代最多是在江河里面打一打的小水军,明朝那真是历史上唯一有海军建制的古代,清朝后期算近代。

而且,大明的海军也是唯一在出海作战的军队,就算是后世的海军也没说出国去打个谁,咱明朝的太监就做到的。

一下西洋,剿灭海盗陈祖义,这都不算本事。

阅读明鹿鼎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