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鹿鼎记

〖明鹿鼎记〗

【0936 优先攻击宝军骑兵团】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而且还分为三部分,窝阔台伐宋(1235-1241),蒙哥伐宋(1256-1259),忽必烈伐宋(1267-1279年)。

窝阔台伐宋,其实已经是兵分四川、荆襄、江淮三路,气势骇人,有一举吞并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蒙古军在战术上也是有弱点的。

蒙古人自己清楚自己的弱点,同样也会运用到对抗建奴铁骑上面去。

首先他们的重骑兵在装备上,马匹上和作战技巧上均不如当时的欧洲和中东的重骑兵,其次他们的步兵很弱,无法给骑兵提供有效的支持。

要击败一支轻重骑兵结合的军队,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拥有更好的重骑兵和轻骑兵。

所以蒙古军虽然强,但就算是那个年代,也并非不可战胜。

现在内喀尔喀部族的纪律性显然与建奴不在一个层面上,战马也不如八旗铁骑,所以他们只能依靠经验,多使用多兵种协同作战,增加了重步兵和轻步兵的数量。

内喀尔喀重骑兵和轻骑兵的数量也与八旗铁骑持平,甚至在重型骑兵方面,人数还占优。

蒙古骑兵不太善于在复杂地形下作战,当然蒙古军也不是没有胜过一些著名的山地战役,比如野狐岭,不过那一战毕竟是成吉思汗亲自指挥蒙军士气极高,加上金军指挥自身也有不少问题,南宋自己就是例子。

1235年金朝灭亡之后,宋蒙战争爆发,到1279年南宋灭亡,历时45年,速度跟魏晋灭蜀吴都有得一拼。

这一点专业度更高的马穆鲁克军拥有,而以马穆鲁克为核心的阿拉伯军就是这样在艾因贾鲁击败了蒙古军。

虽然蒙古军劳师远征,客场作战,但马穆鲁克兵力要少得多。

还有一个就是拥有更全面的兵种的军队,重骑重步轻步结合。

用射程更远命中率更高的轻步兵压制蒙古军的轻骑兵,用防护较好的重步兵维持阵线,掩护轻步兵,防止蒙古重骑的冲击。

等到蒙古军的骑兵因为伤亡和疲惫而阵型松散的时候,己方的重骑兵发动决定性的冲击,利用素质上的优势,击溃蒙古军的核心重骑兵,从而击溃蒙古军。这样的军队在蒙古横扫欧亚的时候没有,但在更早一点的时候有,就是十字军。阿苏夫会战就很好地体现了重骑重步轻步结构的军队对重骑轻骑结构的军队的优势。

主要用于维持阵线,城塞围攻。

蒙古军的主要战术是轻骑兵利用机动性率先对对方阵型的侧翼进行密集袭扰,迫使对方退却或进攻,打破对手的阵型,等到对手阵型开始松散出现破绽,重骑兵开始集团冲锋,一举击溃对手。

显然,这种纪律严明,轻重骑兵结合的军队是非常可怕的,在当时成吉思汗和前面两个厉害的君主的那个年代非常难以对付。

重骑兵迫使对方结密集阵型防冲击,但密集阵型又给轻骑兵提供了最好的靶子。

为了降低轻骑兵火力的命中率,对方又被迫分散队形,这又给了重骑兵冲击的机会。

事实上阿拉伯军队面对这样一支多兵种结合的军队几乎毫无办法,正面会战负多胜少。

就算是击败蒙古军的马穆鲁克在英明的萨拉丁的率领下,也被鲍德温的十字军打得全军覆没,显然蒙古军遇到了这样的军队也很难占到便宜。

从战略上来看,地形是抑制蒙古骑兵最好的武器。

南宋就是依靠中国南方多水多山的地形抵挡了蒙古军数十年。

依靠大海和崎岖的地形,日本人也能在陆战中击败蒙古军,如果蒙古军踏入多山多林的中西欧,作战能力肯定也会大打折扣,说不定会吃败仗。

【0936 优先攻击宝军骑兵团】 (第2/3页)

蒙古人运用骑兵,似乎是天生强大的。

蒙古军主要作战力量是骑兵,大约30%的冲击型重骑兵,披铁甲,持长矛或骑枪为主武器。

大约70%的射击型轻骑兵,披皮甲或不披甲,持弓箭为主武器。

次要作战力量是大量占领地征募的步兵,专业技术人员。

阅读明鹿鼎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