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鹿鼎记

〖明鹿鼎记〗

【1063 阻止朱由校修三大殿】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韦宝又忍不住叫了一声,“姐,微臣高攀了,委屈姐了。”

“别说这样的话。”张嫣粉脸发烫,本来还想说点话,却不知道说什么好,而且当着这么多人,也不是说话的时机。

然后韦宝又与田氏结拜。

韦宝道:“妹。”

田氏叫的比张皇后干脆的多,甜甜的道:“哥。”

韦宝暗暗叹口气,自己不可能为了女人,不顾天下老百姓的死活,自己是不会做掉大明王朝的,至少不会让宝军去打汉人的大军,去杀汉人老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朱由校亲自发话,让田氏以韦宝义妹的身份参加,所以田氏也有个座位,就坐在韦宝下首。

韦宝偷看了张皇后一次,偷看了田氏一次,两个女人一大一小,张嫣比韦宝大四岁,韦宝比田氏大一岁,都是很合适的年纪啊。

而且张皇后的颜值,身段,都是人间极品,即便是张美圆也压不住。

而田氏的外貌能与张美圆不相上下,这些都对韦宝极具吸引力。

只可惜,她们的身份特殊,韦宝知道自己是痴心妄想,可望而不及,除非做掉大明王朝,否则几乎没有机会。

古代结拜仪式后,参与结拜人之间即以兄弟称呼,有的在称呼前加“契”、“兰”、“谊”等字,意味着生死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凡遇婚丧喜庆、过年过节等,均以兄弟关系来往。

皇宫里面搞这些东西更加快速,有专门的主祭祀官员,也有钦天监官员能测算日子。

巧合的是,今天日子很好,韦宝与张皇后,韦宝与田氏,既不是宗亲关系,也不是姻亲关系,也没有辈分差别。

更为巧合的是,对过八字之后,三人的八字也非常合适。

然后俩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朱由校又高兴的鼓掌,活像小孩子玩游戏,觉得很好玩。

要说带动气氛,还要数皇帝。

以至于在用膳的时候,朱由检几次想提暂停修建三大殿的事情,都说不出口了,既不想破坏皇帝今天的好兴致,这种事本来也不太好说出口。

因为韦宝与田氏结义了的关系,本来这种宴会,田氏是没有资格参与的。

“好。”朱由校高兴的鼓掌。

朱由检,李康妃、朱徽媞、康昭太妃、客巴巴等见皇帝兴致高涨,也都跟着鼓掌。

朱由校似乎比韦宝和张嫣两个当事人还高兴。

而客巴巴和魏忠贤的心情则更加复杂,朱由检势单力薄,如果说朱由检在宫内有内应,有依靠,可能也就是这个张皇后了。

现在张皇后与韦宝结拜,比韦宝与田氏结拜,这层关系又更上一层楼了。

这就没有任何阻碍了。

念过结义词,韦宝看向张皇后,“姐。”

韦宝这一声,倒是先将他自己给叫的酥麻了,他还真没有叫过谁叫姐姐,韦宝从来不认为男女之间有什么纯友谊,尤其作为现代人,感觉自己和李成楝结拜毫无感觉,和一个女人结拜,咋就这么暧昧呢?

张嫣粉脸一红,轻轻地应了一声。

朱由校笑道:“这不行,你也得叫韦宝叫弟吧?然后你们同饮下杯中酒。”

先洒三滴于地上,最后以年龄大小为序,每人喝一口,剩下的放在关公神像前。

这种形式,有的也叫“歃血立盟”。

结义者不分男女老少,人数无限定,男的称兄弟,女的称姐妹,多为志趣相投,或同病相怜或是各有所求。

旧社会结拜礼节习俗较多,是宗亲者不结拜;是姻亲者不结拜;有辈份差别者不结拜;八字不合者不结拜;破族规者不结拜等等。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人们认为只要彼此好相处,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

朱由校问祭祀官,“是吧?”

“回陛下的话,不错的,理当如此。”祭祀官其实也没有搞过这些东东,但是大的程序不错就行了,感觉和民间结拜也没有什么不同。

这还算是隆重的了,因为在宫里面,想弄什么东西都能马上弄来,活的鸡,三牲,都不是问题。

民间简单一点的老百姓之间,捻土为香都算结拜。

张嫣酝酿了一下情绪,轻声道:“弟。”

【1063 阻止朱由校修三大殿】 (第2/3页)

又多出一个与张皇后结拜了啊?自己也太有面子了。

结义有规范性的礼仪程序,即以自愿为基础,在一个大家都认为较适宜的地方,如祠堂等,上挂关公神像,下摆三牲祭品,即猪肉、鱼、蛋,以及一只活鸡,一碗红酒和“金兰谱”。

“金兰谱”每人一份,按年龄大小为序写上各人名字,并按手印。仪式开始后,每人拿一炷香和“金兰谱”。

然后,把鸡宰了,鸡血滴入酒中,每人左手中指,女人右手,用针尖刺破,把血滴入酒中,搅拌均匀。

阅读明鹿鼎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