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少皇

〖大明少皇〗

第七十六章 筹谋(1)三角之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孙元化和熊廷弼,细细看着手中的剃须刀,陷入了沉思之中…

………………………………………………………………………………………………

明朝时期的上海县,不仅是知名的棉纺中心,有“木棉文绫,衣被天下”之称,其航运业也是支柱之一。自永乐十年(1412)年之后,上海县逐渐成为海运贮粮的集散地。而孙元化是毗邻上海的川沙县人,从小耳濡目染之下,对于海外贸易并不陌生。

因此,当听到皇上要重视海外贸易的想法后,孙元化可谓又喜又忧。喜的是,海外贸易获利丰厚,一旦操作得当,可以成为大明经济的又一个助力,对于拯救大明处于崩溃边缘的经济,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忧的是,海外贸易历来为松江府的豪绅大户所把持,朝廷在当地的影响力近乎为零。而且,这些豪绅大户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与东林及浙党之中的很多人交好。因此朝廷里,一直有声音大张旗鼓地叫嚣减税,甚至批判朝廷参与海外贸易是与民争利。

孙元化踌躇了半天,还是狠狠一捋胡子道:“皇上,自穆宗开关(隆庆开关)以来,朝廷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样。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可谓岁入万金。

科学院曾经详细查询过,因东西二洋物资贫乏,与我朝交易向来以白银支付。自神宗万历元年(1573)至今的五十二年间,贸易总额达到三万万五千万两白银(注2),抽取关税达到了三千五百万两之多。今人甚至称月港为‘天子南库’。后,神宗以宦官总理月港。

皇上,朝廷已经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一成以上的收益。如果实行双向关税,恐授人以‘与民争利’之口实。如若强行推行,不仅朝堂之上会波澜再起,只怕民间也会怨声载道,臣,恳请皇上三思。”

而熊廷弼早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时就巡按辽东,参与了诸多粮仓、城墙与城池的修建工作。不仅对辽东的经济情况了然于胸,对于朝廷严峻的经济形式他也是感同身受。因此建奴叛乱后,他就根据明朝实际情况,提出了著名的“三方布置”方略,

但,此方略与孙承宗的“寸土不让”策略发生了激烈冲突,也就此埋下祸根。历史上,熊廷弼因此被冤杀并传首九边。两个能力超群忠心为国之人,最后却因政见不一自相残杀,让老奴白白占了便宜,堪称明史上的悲剧之一。

比如欧罗巴每年与我大明进行的贸易额究竟是多少?大明从中能收取多少关税?这个关税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关税。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个关税,来为大明谋取利益。

而文化上,欧罗巴一个叫伽利略的人,制作了能够看清月亮的望远镜;他们在算学一道上,已经超过了我们;另外在格物、医学、化学以及地理上,也开始漏出锋芒。那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对于皇上口中的新名词,孙元化和熊廷弼在科学院早已知道,因而并不感到惊讶。两人皱着眉头,心里疑惑更深:大明乃天朝上邦啊,皇上为何对这些蛮夷之物颇感兴趣?

朱由校又从手边的盒子里,将新式剃须刀拿了出来,示意两人细看,随后道:“思维决定命运。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大明从来没有人想过,应该怎样改进剃须刀,甚至还会嘲笑这种剃须刀。那怕这个剃须刀能带来巨大的便利。

这还只是剃须刀一个小小的物件。如今,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上,我们已开始固步自封,用闭关锁国来形容也不足为过。想想吧,曾经被我们看不起的女真各部,如今已成大明心腹大患。更远一点的欧罗巴各国,已经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两位,时不我待啊!!”

面对皇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七十六章 筹谋(1)三角之谋 (第2/3页)

,掏出烟卷点燃道:“你二人均非因循守旧之辈,也愿意接受新的学说与知识。比如,在火器应用上你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在战略谋划上也是各有千秋。可现在很多事,不能只依靠纸上韬略,更需要落到实处。

你们都知道,欧罗巴的火器较我朝更为先进。那么,朕且问你们,你们谁知道欧罗巴的阿拉贡(注1)方阵,莫里斯方阵和古斯塔夫方阵?我大明军队的战术,与它们相比是否已经落了下风?

你们可知,阿拉贡王国的军队,依靠长枪左刺战术和绝对的纪律性,曾横行欧罗巴;古斯塔夫国王的军队,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轻型火炮进行战斗支援,不久就会成为欧罗巴一霸;再过些时日,线列步兵战术,将会成为战争的主角,我们又如何应对?”

两人对于这些事情闻所未闻,不由得挺直了身子听皇上继续说。朱由校轻轻咂了一口酒道:“这还只是军事一方面。还有经济和文化上的。

阅读大明少皇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