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尖上的宝藏

〖鼻尖上的宝藏〗

第200章 一掷千金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所谓摄山即金陵栖霞山,被乾隆皇帝称为第一金陵明秀山,山上林木茂密,巉石俊秀,是极好的畅游之所,深为文人雅客所推崇,穆大展亦经常游于此地。”

“我当年之所以看中它的原因,就是后面八十多个当时名人的书法真迹,其中不少都是大名头之人。能在一张作品收齐这么多书法大家精品,还是传承有序的真迹,这种机会尤为难得!”

闻一鸣看完令人震撼的巨幅长卷,特别是后面八十多位名家的提拔,认同道:“这种罕见的名人荟萃大合集,既笔法精妙,特别能表现出当时文人的交流圈子和人情脉络,不但有很高研究价值,还对整理那个时代的艺术流派也有史料意义,当时价格不算贵!”

“我觉得以后这种长提拔的收藏品必然有更高升值潜力,与其花高价去收那种小品扇面,还不如一步到位买这种提拔款。文人之间相互捧场的水平通常不会差,要不容易被其他人笑话,所以都是用心之作,绝对更有收藏价值。”

闻一鸣不由感叹,佳德果然是龙头,气派十足,今天不但有王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凌君生看着展柜里的书法,心有所感道:“收藏最难的门槛就是建立收藏体系,古玩博大精深,数不胜数,人再有钱也不可能全部收齐。”

“所以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套路,无论是瓷器,字画,还是玉器。不断寻找,去伪存真的过程就是了解自我,提升审美的步骤,是否能建立起独有体系才是衡量收藏家水平的关键。”

“咦,这是陆灿的摄山玩松图!”

老爷子突然眼前一亮,走到最中间展柜,看着一张巨幅书法长卷,惊奇道:“我记得2013年保力秋拍这张陆灿《为穆大展绘摄山玩松图卷》以28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1850万港元落槌。那次我正好在现场,电话委托及场内买家间展开激烈争夺,全过程经过三十多次竞价才最终落锤成交。”

“我当时很关注这幅作品,因为摄山玩松图乃清代画家陆灿为刊书大家穆大展所绘的肖像图,其后有八十名士诗文唱和题跋,鉴藏者题跋三处,题写诗文万余字。参与长卷题写人数之众、影响力之大、时间跨度之长,史上鲜有能与其匹敌者。”

第200章 一掷千金 (第2/3页)

格能差几倍,那个谱就是王世襄定下的。”

“其实王世襄的家境并不宽裕,他曾经说:鄙藏不值钱,10块钱以上的是朱家溍玩的,10块钱以下是我玩的,这才是收藏的真谛,金钱不是衡量艺术的唯一标准。”

看完香炉,两人继续参观,走到书画区,今天是精品专场,每件都是名家力作,不愧是龙头佳德。

“这几幅是清代大家书法墨宝,分别是郑板桥,刘墉,纪晓岚,还有大奸臣和珅。我认为清朝最有代表的就是这四人,他们都出仕为朝廷效力,本身学问很高,所以字不仅仅有文人气,还有一种对天下苍生安危的牵挂之情。”

阅读鼻尖上的宝藏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