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尖上的宝藏

〖鼻尖上的宝藏〗

第272章 古人也有维密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这么薄?”

黑凤惊叹的看着阳光下几乎透明的纱衣,丝缕极细,真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纱衣,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

闻一鸣感叹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

“我以为白居易在《缭绫》诗中描写的那飘渺如雾般轻盈,晶莹如水般剔透的缭绫,不过是艺术夸张,可现在才发现,名不虚传!”

这话本不是瞎说,据专家研究素纱襌衣,丝织学对织物的蚕丝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满城一号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小心!”

就在黑虎几人往外搬金缕玉衣的时候,突然闻一鸣好像看见什么,赶紧阻止道:“下面还有东西!”

小心翼翼从金丝中翻出一件半透明的纱衣,吃惊道:“素纱襌衣?”

慢慢把纱衣全部拿出来,长快两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直裾。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

第272章 古人也有维密 (第2/3页)

 “说白了就是金缕玉衣,汉代,玉衣也称玉匣,是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

“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精气不会外泄,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优质羊脂白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再用金线相连。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上千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眼前这件金缕玉衣保存完好,应该是黄巢从汉武帝墓里弄出来,至今出土过的汉墓共有十八座,而金缕玉衣墓只有八座。

阅读鼻尖上的宝藏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