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全书

〖四子全书〗

第六章 无适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孔子从蒲地放出后,就径直往卫国去了。他的弟子子贡对此很不满意,就问孔子:“这不是不遵守盟约,不信守诺言吗?”孔子回答说:“被迫签订的盟约是没有效力的,这种盟约连神也不会理睬。”

第六章 无适 (第2/2页)

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张绣大为佩服。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曹操闻讯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由于当时冀州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故事2、有一次,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路过匡城。匡人看到车上坐着的孔子很像以前在这里施过暴的阳虎,于是拦住车子,说什么也不让走,把他们围困了五天。孔子十分平静地对弟子们说:“文王死后,周代的文化遗产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如果要毁灭这种文化,我们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如果毁灭不了这种文化,匡人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后来经过协商,让跟随孔子的一个弟子做了卫国宁武子的家臣(人质),留在了卫国,然后孔子才得以离开。

多年之后,一次孔子又经和匡城相连的蒲地经过。这时,正好公孙氏在蒲地作乱,他们占据蒲地和卫国国君对峙。蒲人不问青红皂白截了孔子。当时有个叫公良儒的弟子驾车跟随孔子,他非常有胆量,对孔子说:“我从前跟您在匡地遭到过危险,现在又在这里遇到同样情况。如果发生战斗的话,我可以为您去牺牲生命!”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蒲人看到孔子众多弟子身手不凡,有些害怕。于是让人给孔子传话:“如果孔子答应不到卫国去,就可以放他过去。”孔子听了传话之后,马上说“可以”。他们又要孔子订立盟约,孔子说“也行”。订约之后,他们将孔子放了过去。

阅读四子全书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