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四百七十五章 劝农很重要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至于说他如何推波助澜,李忱开设了大唐,甚至是全世界第一所航海学校,其功能是专门教导船长、水手,船只上各种岗位,还负责持续研究先进航海技术,这才是根本。其实只要中国人不内乱,技术总会不断蒸蒸日上,持续研究发展,让他们跟不上,这才是根本之道。

还有,心态上的改变,也不允许走私了。总不能像明朝那样,明着海禁,结果都是那些大家族占便宜,仗着官面有人,明目张胆的走私,出海。结果,嘉靖严格禁海,那些大家族竟然勾结海盗,冒称倭寇,大肆劫掠东南沿海一代。

李忱正式建立了市舶司,许多港口都开了港,不像以前,只有广州和岭南有市舶使。开了数个港口,允许自由出海。外销不需要抽税,不过要申报,并抽验。

进口才需要抽税,不过,税收降低了很多。以前高达三成五得惊人税赋,现在降到剩下一成。可是关税,并没有因此降低,反而因为降税,导致海商激增,税收反而年年高。

这跟进口粮食有什么关系?关系可大了,李忱很简单的规定,有载运南洋粮食的,一船载运一定数量,一成税收。没有得话,关税不变。

这样弄,你说海商会不载吗?李忱也没有规定太高得数额,甚至,允许数额买卖。怎么买卖?就是一艘船,照规定必须载运多少粮食,我载得多了,超过得部份,可以卖给那些不载得。

故而,海外便宜粮食,大量涌入。很多海商只跑南洋一带。运送香料等物,顺带多运载一些当地大米,把数额卖给那些跑天方一带得。所以根本不用发愁粮食问题。他才敢大力推广。

不过推广归推广,南洋大米,李忱自己是不吃得。不是说有毒什么,吃过一次以后,觉得南洋米,便宜是很便宜,因为长得快,可是口感差,不好吃。

嗯?李忱自己不吃,给老百姓吃。虽然无毒,是不是不道地些?当然不,不是李忱故意让百姓吃口感比较差得食物,大量引进南洋粮食,有几个原因。除了前面说得,平衡因为粮食减产,造成的缺口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以前,这会很麻烦,原本得产粮地,现在不出产了,那问题可大了。可是,那是以前。现在李忱大力拓展海贸,光他名下,隶属于他,隶属于皇家得海船,就二十条。

再加上,在他的影响,或者更正确一点说,推波助澜下,许多富豪之家都开始下海,建立自己的商船队。

李忱没有刻意阻止他人挖角他的水手、甚至是船长,连梁式船厂,都在复归原址,开始对外出售李忱的新式船只。本来是担心技术外泄,失去竞争力。可是他当上皇帝以后,心态变了。

以前怕人家偷学,现在他是希望大家都有船,越多人下海越好。难道发展海贸,只靠他皇家发展?这实在不好。当个皇帝,不能这样小家子气。

主要关键是,倭国,和阿拉伯人不要学会这项造船技术就好。这点,李忱防的很严,不过,技术外泄,可能难免。毕竟不是所有买了船的人,都有保密意识得。

第四百七十五章 劝农很重要 (第1/3页)

当然快了,这是早就有计划得。推展木棉,和轮作。可以在一些荒乡野地,比较偏僻、穷困得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农业技术落后,生产力一直不高。当地粮食一直无法自给。总是要依靠外界输入。

可是推展经济作物,推展得都是一些比较发达得地方,比方说蜀中、扬州等地。为何?因为交通方便。

这些经济发达的地方,其实都是平地比较多,水网密布之处,交通比较发达。这样的地方推展经济作物,这样才能确实、有效得改进当地经济状况,那怕是原本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再上一层有什么不好。

可这些地方,原本生产粮食,骤然间转变成生产经济作物,粮食产量就会减少,甚至如果太普及,可能会造成粮荒。这可是很可怕得。

阅读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