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

〖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

169 资产配置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所以深圳就好像全国经济萧条下的一个孤岛,源源不断吸引着一些朝阳行业的人才流入。

罗芳伯认为未来深圳房价很大程度取决于全国的经济形势,如果内地转型成功很多精英会回到家乡工作。

但是,如果内地经济萧条,只会使得当地的富人和精英继续涌入深圳和其他一线城市,前者有钱买得起房子,后者能找到高薪工作,攒十几年也能勉强买得起,房价就还会越来越高。

说到底,房子这东西只是中国地域发展不均衡的一个缩影,但是作为深圳人,所经历的房价起伏到疯狂,许多家庭因错失最佳机会或错误决策导致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有安定的住处(这一点罗芳伯家算是幸运的,原始积累的早,及时止损,亡羊补牢),则不能不说令人唏嘘。

罗芳伯的感慨是,作为一个深圳长大的孩子,罗芳伯完全没有继承这个城市敢于冒险、敢于拼搏的精神,并且也深信那种辞职创业、加大投资就一夜暴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身边即使是曾经那些生意做得不错的人,如果久久恋战,把利润都投入企业而不及时关门炒房或者上市卖掉的,现在也已经泯然众人了。

曾有一位叔叔90年代就做工厂,那时身价就大几千万,一直做到2016终于倒闭,妻子离婚,现在也就只剩一套房。

日子还是应该稳定地过的,除非你本来就一无所有。房价对罗芳伯最大的影响是,不管你要做什么,绝不要拿占你资产绝大多数的部分去投资,绝对不要拿自己的很多钱去创业。

罗芳伯感叹着对庞煖说道。

从生存的角度来说,一线中产阶级家庭最好的策略是父母帮你留下一两套房,大概值1500万左右,你没有住房压力,其他的资产卖了换成流动性强的固收类产品,最好是美元,比如50-200万美金的等值理财一年能收个几十一百万利息的。这样没有生活压力,然后你好好读书,回国拿一个稳定轻松的高薪。

因为隐私原因,就不细说了,但是她们在新加坡、温哥华、香港、西雅图都置了业,尤其是西雅图,她说了一句名言,“越大的,越贵的,越要买”。

她们买了一套总价600多万美金的,但无奈已不在一个阶层,收益如何也没再问,不提也罢。

15年后,深圳的门槛越来越高了。一个985硕士已经不值什么钱,他们虽然拿着20至30万的工资,但是买房可以说完全不可能了。

寥寥几个买得起房的大多是父母在老家当领导的,卖空了半个家帮付个首付。但无奈架不住人多,深圳的房子仍然供不应求。所以罗芳伯感觉,15年以后深圳的房价反倒是真的进入了某个“刚需”的阶段。

不同于以前大家都在炒,现在这一波手头有3-4套房以上的人感觉不多了,但是内地来的人平均质量越来越高,比起早期很多郁郁不得志的,现在来的基本高学历高素质是标配,这些人家境都不错,父母即使不能全款买也能帮付个首付。

想投资就拿你的工资去玩玩,亏了也没什么。切不可把所有的资产压在房产上,或者不读书了拿家里钱去搞什么创业。更不能因为家里的生意好就把很多钱投进去做大。

人必须要有一些钱和稳定的生活才能有好的心态和竞争的能力,而这种心态让你能考虑得更长远,绝大多数情况下收益会大于你拼死一博把企业做大的收益。

169 资产配置 (第3/3页)

讯华为招商平安招来的人,之前生意做出规模的生意人,以及把握住机会收入稳定的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人员。

过了15年,深圳房价突然坐地起价,平均翻了一倍。

周围的朋友不少都开始卖房,特别是16年,大家都觉得经济危机真的来了。

很多人把钱挪到香港去,买保险,开私人银行,搞家族信托等等。那位神奇的阿姨把位置一般的房子都卖了,只留了福田和南山的几套房,然后,去国外买起了房。

阅读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