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沽风情录

〖七十二沽风情录〗

第十五章 知县访民情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看看字画吧。”

“那好,我们这正收了几幅字画,请先生过目。”

说着自身后柜中取出几幅字画,展开一幅,是一幅山水图,看题款,是前朝文徵明晚年所做。看笔法、墨色、属款、印章以及纸质装裱当是原作无疑。又看了几幅,都是前朝的字画。徐而发问道:

“有没有宋代的字画?”

“先生,现下手中还没有宋画,如果先生想要,待有了我会给先生留着。不知先生贵姓?”

“这些船是来自江浙一带的海船,近年因为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唔,我只随便问问。”

支吾着出了门,心中暗道“这幅雪景寒林图被窃不像是图财,不然怎么会在市面上没有此图的消息。必是喜欢此图,才着高手盗去观赏临摹,也许过些日子会出现临摹之作,只是目前还未在市面上出现。”三人溜溜达达,一路行来,见右手有一处庙宇,徐而发问道:

“这是什么庙宇?”

刘四回道:

“这是一座道观,名唤玉皇阁,也是个热闹的地方,玉皇阁高三丈有余,是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远望之处,您也该进去看看。”

“这也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民俗了,在别处还真没见过这样的习俗。”

谢过庙祝,三人出了庙门,往北走,不远处有一古董店,徐而发心中一动,停住脚步,看古董店三间门脸,门上匾额书“云峰斋”,门两侧有一副对子,上联是“夏鼎秦砖赵国壁”下联是“唐诗晋字汉文章”进了门,只见店堂安排的极是典雅,迎面墙上挂的中堂是一幅山水,两侧是一副对联,“翰墨书千秋青史;妙笔绘万里河山”下面是紫檀的条案、八仙桌、椅,旁边的卷缸里放着十数卷画卷。看左手博古架上摆的是铜鼎彝樽、官窑瓷器,右手的博古架上摆的是牙雕、玉器,弥勒、观音像。一位老者见进来客人,急忙站起相迎,

“先生请进,需要点儿什么?”

“你这里有什么好东西拿出来瞧瞧。”

“先生您是喜欢书画还是瓷器?”

三人转到河边玉皇阁前门,只见门前两座石狮子有一丈高下,甚是雄伟,进了观门,两旁立着四大天王,正殿供奉着玉皇天尊,后殿供奉着三清,左手偏殿是福禄寿三星,右手偏殿是海外八仙,另有龙王殿、财神殿。观内人头攒动,几个小道士不时敲着磬,照应着善男信女拈香叩拜,倒也是香火鼎盛。上到二楼,向外眺望,周围景色果然是一览无余。只见河对岸有一处庙宇,隐约可见门楣上匾额写的是‘香林苑’。三人绕过一座便桥,来到香林苑前。这里是一座清静、典雅之处,不似其他庙宇那么喧哗热闹。刘四说:

“这香林苑主原是娘娘宫住持李道长的徒弟,叫王聪,因为他在香林苑里养了两只仙鹤,后来人们就叫他王野鹤。如今这王野鹤已经仙去,换了一个姓刘的道士在这儿。王野鹤原本也是个文人,所以以前这里是文人墨客们常来的地方。”徐而发听了也不禁感慨一番。三叉河口两岸是河运码头,河里停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帆落下,桅杆放到,多是适合内河行船的漕船,“那船尾相对连在一起的叫对漕船,这是北方船的特征,与江南的船不同。”

刘四指着河里那尾部连在一起的船说。徐而发和上官枚都来自江南,见南北船只果然不同也点头称是,

“北方的河道窄,水也浅,所以船型狭长而浅,两船尾部相连可以免去掉头的麻烦。”

刘四又补充道。徐而发也深以为然。岸边也停着一些尖首翘尾,船型高深的海船,上官枚对这些船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刘四也指着这些船道:

第十五章 知县访民情 (第2/3页)

,右手偏殿供奉的是龙王。甬道两侧的空地上有一些小贩,有卖药糖的,有吹糖人的,还有一个画糖画的,引的一些小孩子吵着要大人给买。一个带着墨镜的算命先生坐在马扎上,令人看不出是真瞎还是假瞎,身边的招幌上写着‘张铁口算尽人间祸福’,手中拿着一块石板,用滑石条在上面乱画着令人看不懂的图案。旁边的空地上一个打把式卖艺的,赤着肩膀,手里举着不知什么膏药挥舞着,嘴里不停的向围着的人说着什么。三人不看这些,迈步进入正殿。正中大殿就是妈祖娘娘的正殿,妈祖娘娘正襟危坐,慈眉善目,面露微笑望着下方,两旁站着侍女,执着扇盖。徐而发自庙祝手中接过三炷香,在旁边的香烛上点燃,高举过顶,默祝了一番,将香插入香炉。施礼毕,掏出一把铜钱放下算作香火钱。向右手看,还有一龛,里面端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回身问庙祝:

“这里供奉的是哪位尊神?”

“这里供奉的是王三奶奶,专管求子的,你看王三奶奶旁摆了这么多娃娃,都是给求子的准备的。”

原来天津风俗,男女成婚之后就要到这儿拜神求子,要趁庙祝不在之时,用红绳儿栓个娃娃抱走,称之娃娃哥哥,以后生了儿子就以娃娃行大,生的儿子行二,所以天津称呼人不能叫大爷,而是叫二爷,大爷是娃娃哥哥。听到此徐而发不禁莞尔,

阅读七十二沽风情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