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沽风情录

〖七十二沽风情录〗

第四十章 翠儿脱身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事情办完要接你回京,并非你的母亲真的病了,那不过是个借口。”

翠儿这才放下心来,连忙谢过,又对张妈说:

“麻烦张妈妈帮我给人带个信。”

张妈听了很纳闷,

“翠儿姑娘你要给谁带信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太太,翠儿姑娘就交给您了,我也就不坐了,别误了你们开船。”

又对翠儿说:

“愿你一家人早日团聚,回去替我问候你的妈妈。”

张妈将崔博山交代的事办好,心中十分高兴,不住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崔博山交给自己四十两银子,要她将翠儿自安家接出来,以原价三十两回了翠儿的身价,自己跑了几趟腿,净落这十两银子,崔博山另外又谢了自己五两,连同送翠儿来时崔博山的五两谢仪,这二十两银子留着给儿子说个媳妇满好。

船沿御河行至通州码头,翠儿随李太太上了岸,自有夏掌柜安排的车子在码头等候。下了船翠儿就左右张望着找上官枚,直到要上车,也没看到枚儿身影,心中十分失望,是张妈没把信儿带到?还是枚儿哥哥有事耽搁了?无奈只得装作咳嗽,移步到旁边一颗大柳树边,拿出随身带的小小匕首,轻轻在树上刻下记号,这才转身随李太太上了车,一路直奔京城。到了宣武门外夹道居胡同一所宅院前

翠儿连忙说:

“那是我的哥哥,也是近来我才知道哥哥来到这里。”

张妈听了也就不再多问,

“那好,你先在这里歇着,我这就去给你传信,有什么消息我会来告诉你的。明儿个一早我再来接你,已经定好了船,有人接你进京。。”

直到傍晚,张妈带回信来,上官枚说,知道了,定在通州相见。翠儿这才放下心来。第二天一早,张妈领着翠儿来到归贾胡同附近的码头,有事先雇好的船,船舱里面出来的还是自京里送翠儿来的李太太,这李太太还是那么富态,胖胖的圆脸上堆满了笑容,忙着将翠儿让进船舱。张妈也是满面堆笑,

“儿女应该尽孝于父母,病床之前更需儿女来照顾。”

三夫人转头与安岐商量:

“官人你看呢?既是这样那就让翠儿回去吧?”

安岐点点头说:

“那好吧,就依夫人。”

“县衙里有个姓上官的,名叫上官枚,”

翠儿说:

“告诉他,就说翠儿已经自安家赎身出来,明日将由水路进京。”

张妈很惊讶,

“原来翠儿姑娘在县衙里还有熟人。”

说到这里,三夫人吩咐人唤翠儿来。工夫不大翠儿进来,一见张妈在旁,心中立即明白,待三夫人将情况对她说明,可以随张妈回到父母跟前去侍候病中的母亲。翠儿一听母亲病重,心中不知真假,脸上不由露出急苦之相,忙谢过安岐和夫人,耳中听着三夫人说:

“翠儿,你来到这里几个月与我相处的挺好,我是很喜欢你的,待你的母亲病好之后,记着再来看看我。”

说着又自头上除下一只金钗,拉过翠儿给她插在头上,翠儿双眼含着泪躬身致谢,

“我也舍不得离开夫人,以后定会回来看望夫人的。”

说着抹着眼泪儿与张妈一起退下。张妈交还了翠儿的身价,拿回卖身契交给翠儿,翠儿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向三夫人告了辞跟着张妈出来。先在北门外寻个客栈住下,张妈告诉翠儿,

张妈听了赶忙站起来躬身向安岐和三夫人施礼,

“安老爷和夫人真是菩萨心肠,那我就替翠儿她娘谢谢安老爷和三奶奶了。翠儿来的时候身价是三十两,不知老爷、三奶奶回她多少?”

三夫人说:

“那倒不是问题,如果她家能拿的出来,就按原价吧。”

张妈心中暗喜,嘴上说:

说着又偷眼看了一眼安岐和三夫人,手中的手帕又擦眼泪,又擦鼻涕。一番话让三夫人也有些动容,连忙问张妈:

“可知是什么病么?要不要紧?”

说着心中不由也想起自己曾病卧在床的老母亲。张妈赶紧说:

“听说是中了风,正请大夫给治着呢。”

在一旁的安岐心存厚道,听张妈这一番述说,连忙说:

“她娘寻到她爹爹之后,身边有了盘缠,既是夫人如此说,那就多谢了。”

三夫人又说道:

“翠儿在我身边虽然时间不长,但和我很处的来。要不是她母亲病重需人照料,我是不愿放她走的。”

张妈赶紧顺杆爬,

“是啊,当初我也看出这丫头挺机灵,才将她领到这里来的,要不怎么能让三奶奶这么称心呢。”

第四十章 翠儿脱身 (第2/3页)

缠花完了,没办法才让翠儿来当丫鬟的。如今已经找到翠儿她爹,可翠儿娘已经病卧在床,两口子捎信来,说是要赎回翠儿,让翠儿回去伺候她娘。唉,可怜这一家子,刚要团聚又病倒了一个,我听着都心里不好受。”

说着拿出手帕擦了擦眼,三夫人赶紧问:

“怎么?翠儿的母亲病了么?”

“是啊!这不,我赶紧过来与安老爷和三奶奶商量商量,看怎么好。”

阅读七十二沽风情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