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沽风情录

〖七十二沽风情录〗

第四十章 翠儿脱身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妈,怎么能这么说呢?妈妈有病在身,正是孩儿替妈妈分忧的时候,我当然要替妈妈担这风险。”

张氏只好笑着说:

“好翠儿,算妈妈说错了,我再问你,你是如何碰见你枚儿哥哥的?”

翠儿一听来了兴致,

“那是我到安家刚半个来月,那天,天津知县带人来到安家,那时枚儿哥哥正跟在知县身边。他们随着安家老爷往后面走,我自后宅往前面走,正巧碰见他们,要不是枚儿哥哥脸上的伤疤可以记认,几乎都认不出来了。当时不便相认,互相打了手势记号,晚上才在庄外见了面,枚儿哥哥才将他和爹爹这几年的经历告诉我。”

“枚儿哥哥说,还没有消息,但他说肯定师伯在天津卫,是在京里就打听清楚的了,叫我看也是,象安家藏珍楼的机关设施也许就是我那师伯的手艺呢。”

张氏点点头说:

“这么说也有道理,你这个师伯叫梁三,家传的木作手艺,幼时跟你外祖父学武,既是南少林的弟子,又曾学了咱上官家的手艺,所以你看的也许很对。但愿你枚儿哥哥早些找到你师伯,回京与咱们团聚。”

“是啊,孩儿也盼着呢。”

一时让娘俩儿陷入对一家人即将团聚的期盼之中。

“与他们爷俩儿分别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吧?分开时你们还都是十来岁的娃儿,六年过去你们都长大成人了。唉,你爹爹想必也添了白发了。”

说着,一时陷入沉思。看着妈妈的表情,翠儿贴近张氏的脸不安的问:

“妈妈,怎么了?你没事吧?”

听翠儿问,张氏才回过神来,笑笑说:

“没事儿,妈妈是想快要见到枚儿和你的爹爹了,心里想着与他们几年不见,不知有怎样的变化。唔,对了,我问你,你枚儿哥哥寻访到你师伯的下落了吗?”

“妈,您别急,听我把话说完。在天津见到枚儿哥哥,他告诉我,爹爹现在京里,他是为寻找师伯才到的天津。只是我来时与枚儿哥哥说定,在通州相见,不知为何在通州没见到哥哥。”

说到这儿,一旁的李太太起身说:

“你们娘俩儿说着话儿,我去看看安排晚饭。”

李太太出去,屋里没有外人,翠儿才把枚儿与父亲被迫远避南洋这几年的经历简单讲给母亲听,又告诉母亲:

“枚儿哥哥在赴津途中受了伤,被赴任的天津知县救下,因此随知县暂在县衙存身,借机寻访师伯。我脱出身来准备回京时,就与枚儿哥哥传了信,约好到通州码头相见,可是到了那儿没见到枚儿哥哥,我只好留下记号,三天后再在通州码头与枚儿哥哥相见。”

张氏想象着枚儿成年后的样子问:

“你枚儿哥哥想必比你要高一头了吧?”

翠儿想想当时的情景,点点头说:

“是啊!要不我怎么险些认不出来呢。”

张氏又似喃喃自语的说:

说到这儿,将身子移过来,依偎在妈妈怀里,现出一幅委屈的样子,

“只是我一个人在漆黑的夜里出来,心里实在是有些害怕,幸亏没人碰见,事情倒还顺利。”

张氏伸手将翠儿拦在怀里,看着她在自己面前撒娇,心中立时生出一股母爱的甜蜜感,拍着翠儿的肩,笑着道:

“看你,这么大了还跟妈妈撒娇。好孩子,难为你了,娘不该让你一个十几岁的女娃儿孤身一人冒这风险,实是为娘的错。”

翠儿自妈妈怀里挣出来,

张氏一听急忙说:

“不知你枚儿哥哥能否看到记号,要不要我们现在就去通州等他?”

翠儿嬉笑着说:

“妈妈,看你说的,枚儿哥哥怎会这么笨,只待三天后再去定会见到枚儿哥哥。”

张氏也只得说:

翠儿见妈妈病好了,心中十分高兴,笑着说:

“只要妈妈的病好了,孩儿就心安了。妈,我在天津见到枚儿哥哥了。”

张氏一听十分惊讶,

“是吗?他们爷俩儿到了天津么?怎么没跟你一起进京?”

翠儿连忙说:

“好,好,听你的。听你的说法,原来你的爹爹如今正在京城之中。怎么这么巧,能让你在天津碰到你枚儿哥哥,这样一来,我们这一趟寻找他们爷俩儿就省了不少的事儿。”

随后,又压低声音,将自己近来的病况说一说,

“自你离开后,我就想,实际上我的病本来没那么重,定是着了人家的道儿。不过事情终究是有惊无险,服了几剂药就痊愈了。只是,翠儿你在那里自己一个人办事,叫为娘担心。”

翠儿笑着说:

“孩儿办这点事还不是手到擒来,因为我看那门上的机关的确是我们一脉相传,特别是那连锁装置,更是熟悉得很,自家的玩意儿,解锁当然不费劲。”

第四十章 翠儿脱身 (第3/3页)

下车,进了二跨院东厢房,只见张氏起身相迎,翠儿急走两步扑入张氏怀中叫声:

“妈妈,病好些了么?”

张氏将翠儿揽入怀中不禁喜泪盈眶,连声说:

“妈妈的病早好了,只是让你受罪了。”

阅读七十二沽风情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