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81章 惊闻噩耗,诗坛二王哭浩然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哭我孟浩然,唱我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江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王维反反复复地唱着,哭着,王昌龄用筷著敲击着杯盘,眼泪掺和着悲音吧嗒吧嗒滴在地上。

王昌龄从石门谷女儿家回来,第二天到了长安,他要首先去吏部报到,还要拜访几位有旧情的老臣,跟在长安的一些老朋友聚会聚会。

王昌龄首先到内侍监找高公公。内侍监也称内侍省,是皇宫内的服务机构,其长官也称“内侍监”,掌管侍奉皇帝、管理宫室的事情。也负责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当时高力士担任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还有“冠军大将军”的正三品上武官官衔和“渤海郡开国公”的封爵,是内侍监的首领人物。

王昌龄来到高公公府邸,高公公热情地接待了他。当王昌龄表达当年高公公智保王昌龄性命、又把王昌龄安排到高州高公公府宅的大恩大德表示感谢的时候,高公公把手掌忙摆:“不要提那事,我不是看在你王昌龄的面子,我是看在你是大唐一位忠臣。”高公公还告诉王昌龄,官职委任方面的事情他帮不了忙,这是吏部的事情。要王昌龄等待吏部的通知。还对王昌龄说,往后说话谨慎些,弄得不好要掉脑袋的。王昌龄明白高公公的意思,非常感谢高公公的提醒。

王昌龄还要去找找贺知章老前辈。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越州会稽永兴人。则天皇帝证圣元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开元十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王昌龄来到秘书监的贺监府邸,门人通报,有贺监贴身侍卫把王昌龄带至客厅,八十一岁高龄的贺监坐在太师椅上,满头的白发和垂至胸前的须冉白得透明发亮,满面红光,正如小说家们笔下那“鹤发童颜”的健康老人那样,神采奕奕,精神矍铄,目光中充满睿智,而且饱含智慧长者的慈祥。

“晚生王昌龄向老前辈请安!”王昌龄打躬作揖道。

“不必多礼,抬起头来,让老夫好好看看你。”王昌龄抬头微笑地端详着贺老前辈。

“孟大哥他怎么了?”

“去了,到他的偶像五柳先生那里去了。”

“你是说孟浩然大哥去世了!”

王昌龄无奈地点点头。

沉默,沉默。王维似乎在用佛门的形式对孟浩然进行超度,双目微闭,嘴唇翕动。忽然,王维用悲伤的声调大声唱起来:

“王昌龄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1章 惊闻噩耗,诗坛二王哭浩然 (第2/3页)

。’孩子们的玩意儿。”

“摩诘兄弟不要太谦虚,来,你自己来说说这幅图画上的山、水、道路和房舍建筑。”于是王维在”《辋川图》上指指点点起来。

酒宴摆上了,由于王摩诘笃信佛教,不喝烈酒,于是以饮料代酒。石门谷同来的几位亲家陪王昌龄的酒。

酒至半酣,王昌龄忽然对王维说:“摩诘兄弟呀,这人生……难料呀,你可能还不知道,孟老哥他……”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