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82章 王县丞江宁任职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县丞说,早在夏代就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说:“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称为“庠”,到周成为“序”。“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后者为小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的场所。到了西周时候,学校组织逐渐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王县丞说,中国古代官学教育可以分为中央官学教育和地方官学教育,其中前者指中央朝廷直接管辖的教育,后者指按地方行政区划的地方官府所直接创办、直接管辖的、旨在培养各种人才的学校教育。

王县丞还具体指出本朝的中央最高学府是太学和国子监,它在隋代太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完备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唐代的官学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级。在中央官学中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弘文馆、崇文馆、崇玄馆、书学、算学、律学、医学、天文历学、畜牧兽医学等。地方官学有:州、县学、医学、玄学等。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了各级各类的官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王县丞还讲到了书院。王县丞说,开元初年朝廷设立的丽下书院和集贤殿书院,虽然只是一种宫廷图书馆而不是一种教育机构,但它却是最初提出了“书院”这个名称。继此之后出现了一些私人创办的书院,作为个人读书治学的场所。其中有皇寮书院、梧桐书院、松竹书院、东佳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它们都是进行讲学活动的场所,标志着以书院命名的教育机构的初步形成。

王县丞还具体谈到书院的功能和组织系统。王县丞说,书院的职事和组织系统由山长(或称院长、洞主、教授,是书院教学管理的主持人)、堂长(山长助手)、学长(主管书院教务行政的负责人,或书院主要管理学生学业和行止等的生徒首领)、会长(从诸生中选出学行老成成绩优异者充任,负责协助山长评阅考课试卷)、斋长(由山长在诸生优异者中选出,协助山长从

第82章 王县丞江宁任职 (第1/3页)

说干就干,王县丞随同翟县令首先到江宁中心学堂和金山学校实地考察,了解办学情况,发现这两所学校还比较正规,师资力量也还不错,聘请的老师都是江宁有名气的宿儒。但是作为县府的两所重点学堂,规模还有待扩大。

在王县丞的建议下,县府召开了全县三级干部教育工作会议,具体解决如何落实玄宗皇帝关于办学问题的重要指示,如何落实中央关于办学工作的部署问题。会议认真学习了玄宗皇帝关于“天下诸州县每乡必须办一所学校”的重要指示,反复讨论了玄宗皇帝指示的重大意义,制定了全县兴办学堂的近期规划。

王县丞在会上作了《关于江宁县教育发展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王县丞首先论述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王县丞说:

“在历史上,最先提出‘教育’这个词的是亚圣人孟子。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有‘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解释。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