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111章 沅水上的山歌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王昌龄吟诗罢,静法师大笑,忙吩咐斋堂快点准备斋饭。

王昌龄还带着陶副使参观龙标学堂和龙标书院。陶副使对王昌龄大办学堂和大办书院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陶副使说到这里,王昌龄说:“这么说来,那毛南族的山歌跟我们中原文化中的律诗绝句也有相似之处?”

“差不多吧。不过没那么多的格律限制。”陶副使继续说,毛南族最善于编织和雕刻,所编织的竹器,工艺精湛。著名的花竹帽,又叫“顶卡花”,使用削成只有半根火柴粗的竹篾织出精致的花纹图案,非常美观。所雕刻的木质假面具,形象生动逼真。所刻制的石柱、石碑等,均有栩栩如生的龙、凤、麒麟、仙鹤、寿松和几何图案花纹,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深为附近各族人民赞赏。

陶副使说,毛南族人有世传的银器加工绝技,所打制的银手镯、银项圈、银麒麟等制作精细,显示出高度的艺术水平。编织的“五子登科”花竹帽,花纹朴实优美,做工精细,颇受姑娘们喜爱。

王昌龄带着陶副使爬上了金鳌山。金鳌寺的静法师看到王昌龄又来了,非常热情地接待了王昌龄。王昌龄向静法师介绍了陶副使,说起自己同陶副使的交往。静法师饶有兴趣地谈起上一次的野宴,王昌龄说:“今天我同陶副使二人来,是要讨法师一晚斋饭吃,报酬呢,就是老规矩,赠送法师一首诗。为了让法师快点把斋饭摆上来,昌龄先把诗吟出,题目呢,现成,《静法师东斋》,诗曰:

“筑室在人境,遂得真隐情。春尽草木变,雨来池馆清。琴书全雅道,视听已无生。闭户脱三界,白云自虚盈。”

第111章 沅水上的山歌 (第1/3页)

这一天,陶副使来到了芙蓉楼,老朋友相见,分外亲切,有许多话要说。王昌龄说起当年在江宁多得陶副使关爱。陶副使说起在南海的往事,二人不胜感慨。去年,陶副使因为南海郡太守刘巨鳞犯罪被判死罪,陶副使也受到牵连,谪贬诚州司马,但是不久又再谪贬为更加偏僻的环州思恩县任长史,职务也降至从九品下。

陶副使说起安定土司的情况。陶副使说,安定土司土衙署主要是毛南族人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独立建造的且被国家法律允许的治所。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虽然毛南族人口较少,但他们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

陶副使说,最大的障碍是语言不通。陶副使说,毛南族人虽然文化落后,但是聪明勤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的文化艺术。毛南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相当丰富,真实地反映了毛南族人民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象《盘古的传说》《三九的传说》《太师六官》《顶卡花》《七女峰》《恩爱石》等都是毛南族人喜欢的传说故事。

陶副使说,毛南族民歌也别具有一格,内容丰富。男女青年在室外唱的情歌,七字一句,八句一首,叫做“比”,因两句之后有一尾音“罗海”,故又叫“罗海”歌。在喜庆嫁娶节日对唱的五字一句、八句一首的祝贺歌,叫着“欢”。由一人独唱、叙述历史故事和祖先来源的叙事歌,则以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首,合若干首为一组,叫做“排见”。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