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115章 神奇的侗文化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王昌龄看那铜鼓周围的图案,侗族朋友虽然不识字,但是辨认图案还行,他们指着周围的图案说:“这是青蛙,这是乌龟,这是牛,这是马……读书人说古书上把铜鼓叫着‘蛙鼓’或者‘青蛙鼓’,可能就是根据铜鼓上有青蛙图案而来。”

“不对,据说铜鼓上的每一种图案都有纪念意义,像青蛙就是佤族人纪念青蛙的。”

“好啦,现在你们跳铜鼓舞吧,我们就是要来看看你们的铜鼓舞。”王昌龄的话刚说完,十多个青年男女立刻行动,分站成两排,双方领头的做一个手势,由四把牛腿琴一齐演奏的音乐声起,铜鼓也敲打起来,随着音乐声,男女青年的舞蹈也逐渐进入高潮。男女青年们做着各种各样的优美动作,队形也不断地变化,圆圈队形、半圆形、一字形、纵形、交叉对跳、四方形等。舞步矫健有力,舞姿粗犷灵活,动作幅度大,情绪饱满。跳至高潮时鼓手还常常伴以欢快的大声喊和激动的呼叫,整个场面波澜起伏,情绪激昂,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豪放、朴实的民族性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5章 神奇的侗文化 (第2/3页)

县的王县尉是我们全大唐闻名的大诗人,今天来到我们铜鼓寨,兄弟姐妹们可以好好看看我们的大诗人。”

雷师爷这样一说,鼓楼里一下热闹了,都纷纷走近王昌龄,把王昌龄等六人围在中间。大家并不多说话,只是把眼睛瞪着王昌龄呆呆地看,每一个人脸上带着微笑,饱含着温馨的幸福。

忽然有人把一面碗口粗细的小铜鼓端起来站在王昌龄面前说:“王县尉,你看看这个小铜鼓。”王昌龄伸手接小铜鼓,忽然觉得很重,侗族朋友把小铜鼓端紧说:“王县尉你别看这小铜鼓,很重呢,有好几十斤,因为它全是铜浇铸的。”王昌龄用手指头在铜鼓上面轻轻敲了敲,只听得发出锵锵的金属声响。王昌龄忽然发现铜鼓周围还刻有文字,“这不是商代的象形文字么?”于是王昌龄仔细端详起来,只见铜鼓外围一圈刻着许多象形文字,但是除了“鸟虫鱼天地人”几个字以外,其余十多个字都不认得。但是正因为王昌龄认得那“鸟虫鱼天地人”几个字,王昌龄忽然间成了铜鼓侗寨的大圣人,只见王昌龄指指点点比比划划,把那几个字的意思讲给侗族朋友们听,这一下好,所有的侗族朋友都相信遇上了神仙,因为自古以来侗族还没有人认识那些奇奇怪怪的文字,现在居然有人教会了铜鼓上的字,这不是侗族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吗?于是侗族朋友就把王昌龄直接当作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接着侗族朋友把王昌龄带到几面大铜鼓前面。说它大,不过脸盆那么大,比起牛皮鼓它们并不大,只能算小鼓。但是由于铜鼓全是用铜浇铸而成,所以那脸盆大小的铜鼓就很重。王昌龄伸手试图把铜鼓移动,居然纹丝不动。接着,两位侗族大汉站在铜鼓两边取骑马桩,一齐用双手搂住铜鼓,大喝一声“起!”铜鼓被两位大汉抬起来了。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