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终结者

〖大宋终结者〗

第二百一十八章 本票(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暂时不考虑流通性是第二条,李煜觉得只要德昌宫信用牢靠,等这帮商人熟悉本票后,这玩意进入流通领域是早晚的事情,甚至不需要自己去推动,商人逐利的本性会自然而然选择最方便安全的方式。

再有就是目前只开设四个城市,一方面是人手不够,没法铺太开,还有就是其他城市商业不够发达,也没必要这么着急。

至于为什么在武昌开一家,一来鄂州附近有铜矿能铸钱,二来武昌九省通衢虽然商业不如三都发达,但排在第二集团前部也是毫无压力。

最重要一点,他知道一旦爆发南唐对马楚的战争,自己大概率被扔出去当监军,而边镐的大军正驻守在鄂州,如此在那儿先打一个钉子下去,进可攻退可守,而且拍到武昌去的那人是潘诚厚的亲信之一,也是内司中人,在搜集情报上很有一手。

对马楚的战争估计年内肯定要打响,能在前线先建立起自己的情报系统,搜集各色信息,然后辅以澄心堂中海量的资料文件,李煜觉得虽然未必有大用处,但起码能让自己安心一点,特别是对于大将军边镐,更是要花大力气去摸透。

雄武军,天雄军这路部队,打北边伪汉或者更北面的契丹确实不怎么行,收拾毛贼则完全不在话下,那几个造反的也就成了边镐们的功劳。

而且边镐们也发现,打境内的反贼比灭国省力多了,后者是真扎手,而前者往往大军过去摆开阵势一个冲锋,然后边让监军写高街文书吧,

故而这一路上敲锣打鼓声势喧天,引来无数绿林好汉眼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上这些花了李煜无数口水和脑细胞,在皇宫内向李璟逐条解释。

这时候不得不佩服这位圣人的脑子来,这些道道让一个非经济专业的现代人来看可能都一时半会搞不清楚,但李璟在完整的听他讲了一遍后,竟然明白了大概。

这让李煜大为感慨,这脑子真是,要是多用点心思到治国上,老子犯得着这么累么,早就带着身边的大小美人逍遥快活去,何必参合皇位争夺这滩烂事?

……

随着开办皇家德昌宫银行的圣旨在南唐境内四处流传,大量的金帛也被从江宁的德昌宫银行总号,或船运或牛驼,向东都、南都、武昌运去。

正适合眼下南唐的封建主义经济。

李煜不是没想过弄点高大上的东西出来,以他的专业能力而言在南唐发行个cds也可以做到,只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金融这个现代社会豢养出来的怪兽。

随随便便就把前世的产品拿过来运用的话,只怕初期会很美好,时间一长时代局限性带来的漏洞便会纷至沓来,让德政成为乱政。

本着小心无大错的想法,李煜对南唐的本票也做了不少的修订,使之看上去更稳健。

发行上限是德昌宫资产的一半是一条,

李煜还特别关照,运送途中千万不能闷声发大财,必须一路大张旗鼓。

排场不一定要大,但宣传声势得做足,结果负责此事的太监也真是做得出,从教坊司借来若干乐师。女闾,在运输船的船头,或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有时候偷个懒就让乐手们分别上去独自献艺。

一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护卫方面自然是做的实打实,去武昌的那路,边镐派了几队雄武军负责接送。

东都李弘冀有样学样,放出好几队天雄军来全程护卫。

虽然说南唐境内水匪陆盗不断,其中还有几个闹的声势颇大,打出造反的旗号来,但乌合之众杀杀老百姓是可以,碰上有组织的精锐军队,就和鸡蛋碰石头差不多。

第二百一十八章 本票(下) (第2/3页)

是一千两银子!

而在流通领域中庄票享有和货币同样的地位,可以多次流转使用,如此便大大降低货币的携带成本。

由于庄票是要先存入本金才能开具,收票者根本不用担心无法兑现,这比支票又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从来只有空头支票,可从没听说过空头庄票,或者空头银行本票。

以上两件事情都可以看出,银行本票是一种相当有用的初级金融产品,具有低风险高信用以携带可随时变现的优点。

阅读大宋终结者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