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菜鸡联盟

〖战国之菜鸡联盟〗

第143章 本味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几乎所有人都对小麦的口感不抱任何希望,尤其是在贵族之间。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嫌弃小麦粗劣的口感,事实上很多名士喜欢吃小麦,这种习惯在华夏一直延续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喜欢的理由很强大,因为小麦做成的食物难吃。尤其是以麦饼为最,但是名士们喜欢,尤其是隐居的名士更是将麦饼视为恩物。为什么名士会如此青睐麦饼?

就因为……难吃。

隐居名士处处和自己过不去,连入嘴的那一口,都是如此。

甚至在秦汉时期,名士吃麦饼成为一种流行。仿佛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会酸几句诗赋的士子,在吃上麦饼的那一刻,人生得到了升华。仿佛要向全世界宣告:“哥已经吃麦饼了,哥已经是隐士了,哥要哔哔几句……”

内心铺垫了无数念头,在面条入口的那一刻,南卓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说好的粗糙难以下咽的感觉呢?

为什么麦粉做成条状物会有种弹牙顺滑的口感,而且麦子独有的清香充满口腔的那一刻,让人有种口齿生津的美妙感受。大骨熬成的高汤是这个时代唯一可以媲美味精的调味素,而且浓厚的口感是任何味精和鸡精都无法比拟的醇香,加上骨头中包含的油脂,让香味成倍的释放,甚至让人徜徉于美妙幻境之中。

仿佛置身在六月滚滚麦浪之中,金黄色的麦子随着风摇曳着韧劲十足的身姿,发出沙沙的婆娑声。

这种味蕾上刺激,尤为第一次最为清晰和夸张。南卓甚至有种这辈子都白活了的错觉,有种热泪想要喷涌而出的心酸和激动。反倒是边子白却丝毫没有激动的迹象,多稀罕呢?大骨汤做汤底的鸡蛋面,他在之前想吃就吃。可没有蒜,没有香菜,能成就一碗有灵魂的面条吗?

边子白还是觉得面前的这碗面是失败的,是美中不足的,但至少能够让他下咽的食物。比粗劣的小米饭咸菜要好很多。

但是在后世播种面积最大的小麦,似乎在华夏的粮食产物之中一直没有太高的地位。一直排在掉尾的尴尬境地,很多时候甚至会排名最后。

《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东汉经学家郑玄注释:“五谷,麻、黍、稷、麦、菽也。”小麦的地位在第四。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赵歧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小麦还是干不过小米。

可见麦子并不是被喜爱的粮食作物,反而这个时代吃的最多的是黍米,粟米,是比较受欢迎的主食。再者就是水稻在南方作为主食,其软糯的口感,富含高热量的淀粉,将人的胃瞬间俘虏。甚至在北方也有种植水稻的区域。甚至有周人想要种植水稻,西周的周人不给东周的周人引水,导致无法种植的故事。可见,水稻在中原也是很受欢迎的食物。可为什么小麦却不受欢迎呢?

主要还是加工方式,不发酵的死面,做出来的麦饼口感粗糙如沙粒,硬度直逼树皮,尤其是吃多了之后不消化,长期食用甚至会引发胃病。没有加入碱水的面条,放入锅中就变成面糊,还不如做疙瘩汤呢。

公孙鞅故意在之前不说口感,等到南卓入口之后,才笑道:“想不到吧!麦粉如此制作,竟然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口感。这大概就是子白说的食物本来的味道。”不过公孙鞅也知道麦粉加工到能够制作面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3章 本味 (第2/3页)

趣的。想着捱到飨食结束之后,散伙回家吃去。

不过,南卓还是跟着公孙鞅一样,学着摆弄眼前的碗碟。哧溜,公孙鞅吸了一口面食之后,对南卓提醒道:“醯(醋)少放点,觉得少再添加。”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还会随身陪一把小刀,用来吃饭时候切肉。因为这个时代的主流肉食做法是白煮,什么佐料都不放。南卓用箸挑着面条,南卓有点怀疑,面条在面前停留了一会儿,却始终都不敢放入嘴中。

自从农耕文明出现在华夏之后,五谷一直是奠定整个农业的基础。

阅读战国之菜鸡联盟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