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隋末

〖凤舞隋末〗

第一百七六章 功民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除此之外,更规定只要成为五级以上的公务员就可以自动获得“功民”身份,可以分配“公务田”(类似隋朝的职田)。

当然,待遇好的同时,职责也更为明确,什么“公务员行为守则”、“公务员升迁管理条例”这些配套的文件则是黄小刚让黄娜一并拿了出来,直看得一众隋朝胥吏目瞪口呆,也不枉费她在黄小刚的威逼利诱之下,熬更守夜的下了大力从手机上的国考app里亲自手抄下来。

当然了,为了展示出新朝的好处,所有投效的胥吏、衙役,黄小刚大手一挥决定将入职基准都是从二级公务员起步,最高为七级(县级公务员七级封顶),并且拿出实打实的钱粮摆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百七六章 功民 (第2/3页)

为二十一级,与之可以对应的是隋朝九品官制当中的九品至三品官职,本着“粮本位”的货币基准政策,新朝公务员的每级薪资评定都以粮食来具体量化,比如说一级(初级)公务员每月的月例为主粮(指稻麦)两石、二级为五石、三级为十石、四级为二十石、五级五十石、六级一百石、七级二百石……依次类推上去,然后再以所在县上一年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一除“n”(n为全县公务员总人数)来作为年薪(也就绩效)。

对了,这里要多说一句,隋朝民间的谷物计量单位多为“斛”,而政府机关多使用的是“石”,二者的区别也就在“斛”必须用木制的“斗”来称量,规定十斗为一斛,而“石”则有确切的重量标准,一石约为后世的五十四公斤左右。

要知道,用斗这种容器来称量没脱壳的稻谷和脱了壳的精米或精麦,因为二者的质量不同,重量也是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对于隋朝人而言,二者并不能混为一谈,大致可以这么来看:没有脱壳的稻谷装满十斗为一斛,脱壳后的精米或精麦以五十四公斤的重量为一石。

而隋朝官员的俸禄是以斛来计算,一品京官(太保、太尉、太傅等)的俸禄是一年四千二百斛,二品为两千一百六十斛,直至最低的九品官员俸禄三百六十斛,所以天凤军的公务员薪俸制度便是以此为参照,五级公务员的总年俸便超过了隋朝九品的官员(县尉、县丞)。

阅读凤舞隋末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