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六十七章:轻型海军和新型海军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副炮为3座JGP-37II/65-21型双联37毫米高炮,由武汉兵工集团研制,采用65倍径身管,射速为150发/分,采用20发弹匣供弹,最大射程:580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兴隆”级护卫舰首舰由重庆造船厂承建,采用长首楼船型,全舰共有7个水密隔舱,按设计要求,其中任意相邻的2个隔舱进水不致沉没。动力系统中,主机采用了绥定机械集团动力系统公司研制的SC-200/16V型中速柴油机2台,呈左右布置,单台功率为2800马力;辅机则是使用的四川内燃机公司研制的CNC-19/8V型中速柴油机,也呈左右布置,单台功率为680马力;这样,其动力装置总功率为6960马力,减速装置也采用了绥定机械集团的产品,双轴推进。

全舰的装甲厚度为12~23毫米,水平装甲厚度为30毫米,舷侧防雷层装甲厚度为57毫米,而在机舱、燃油舱和弹药舱的装甲厚度则达到了7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更达到了76毫米。这样的装甲即便是在对抗驱逐舰时也不吃亏,而且采用了全封闭式炮塔,而且这也成为以后中国军舰所采用的标准配置,而这时的驱逐舰甚至许多轻巡洋舰都采用了开放式炮塔,除了在火炮正面的防盾外,其余全部暴露在空气中。

“兴隆”级护卫舰采用的电子设备在当时来说,已经是非常前卫的了。虽然雷达还在研制中,并没有装备该舰,但该舰却配置了无线定位系统,用于探测和定位敌方舰艇尤其是潜艇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在射击指挥仪方面,该舰还采用了先进的电陀螺仪和机械式弹道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实际上就是一部快速绘图仪,将敌我双方的位置近适时地绘制在图上,供火力控制官下达命令。

作为以反潜作战为重要作战任务的护卫舰,该舰在舰体中部还装有一部水下听音器,可以探测5海里内的潜艇发出的声音;在舰艏还装一部主动探测声呐,可探测3海里内的水下目标,以为深水炸弹提供目标数据。

该级舰的武器配置在当时800多吨的舰艇中算是非常强大的了:前一后二布置的三座单装JZP-76I/62-20型主炮,该炮由重庆兵工集团研制,采用62倍径身管,射速可达15发/分,俯仰角为-11º;~+85º;,可作高射炮使用;最大射程:13800米,对空射程:5500米,射高:3000米,发射穿甲弹时的穿甲能力为120毫米/0米、70毫米/7000米,每门炮备弹200发。

第六十七章:轻型海军和新型海军 (第2/3页)

代社会中所了解的海军构成,于是要求海军重新作好舰种的分类,并建议:满载排水量不超过2000吨或主炮口径不超过105毫米的称为护卫舰;满载排水量不超过5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140毫米的称为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不超过10000吨,或主炮口径不超过155毫米的称为轻巡洋舰(这时候还没有这种说法);满载排水量不超过20000吨或主炮口径不超过230毫米的称为重巡洋舰;吨位或主炮口径超过这些以上的则称为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同时,我还提出以后的军舰命名原则:护卫舰和驱逐舰以中小城市命名,巡洋舰无论轻重均以省会城市和大城市命名。陈海当场和几个海军领导商量了一下就立马拍板定了下来。我还向陈海介绍了前一年8月,美国陆军准将米切尔进行的飞机对战列舰的攻击情况。要求陈海和工业部门立即着手航空母舰的预研工作。

接着又重新审视了几家设计院搞出来的资料,最终将几家设计院共16种舰型淘汰了6种,只保留了其中最优秀的5种,同时还淘汰了3种潜艇型号,保留了2种。并要求将这5种舰型和2种潜艇型号再进行改进后立即着手在全国各大造船基地开工建造。

这几种舰型就是重庆船舶工业设计院设计的“兴隆”级护卫舰,设计院的设计代号为C1101型;“伊春”级驱逐舰,设计代号为C1103型;中国船舶工程设计院设计的“辽源”级护卫舰,设计代号为Z0101型;“九江”级驱逐舰,设计代号为Z0102型;代号为ZQ-1012型的潜艇;中国海军工程研究院设计的“长治”级驱逐舰,设计代号为H0012型以及代号为HQ-003型的潜艇。

为了使中国海军在最短的时间里便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会议还作出决定,几型驱护舰将在全国十大造船基地同时开工建造,要求在三年内(也就是二五计划结束以前),几型战舰的拥有量必须达到100艘,潜艇也必须达到30艘。其实严格地说来,这几型战舰和潜艇都是德国人设计的,只不过经由我国的设计人员进一步完善而已,但这也已经代表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了,按我的要求,这几型战舰和潜艇都至少领先西方20年的时间,从实际使用上的效果来看,他们也确实达到了我的要求。

阅读中华无敌前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