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一百一十四章:视察(上)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在这个时候的飞机,实在让我提不起兴趣去乘坐。在另一个时空里,我出差或者旅游,坐过波音和空客的十几个型号的客机,还算“丰富”的乘机经验告诉我,飞机越大越舒适,而且也越安全。坐国产的运七支线客机,巨大的噪声加上忽上忽下的飞行,让整个旅途都是一种受罪。而现在中国执行飞行任务的飞机无一例外的都是比运七还小的飞机,让我坐上去,纯属是折磨。当然,更深层的原因是安全。虽说,飞机是目前地球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那是指后来那些大型喷气客机,再说了现在这些飞机,航空导航系统还非常原始,保不定就把载到哪个山沟沟里了,所以,坐飞机???算了吧,还是坐火车。

我的第一站是陕西阎良。1928年2月20日在阎良相桥,正在兴建的风洞群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地方。在当地政府官员及阎良基地领导的陪同下,我参观了刚刚建成的一号风洞。www.44pq.com,风速为500km/h,在目前来看,应该是足够了。这个风洞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管道,外面有一具特制的大型鼓风机。经过几级风扇不断地加速气流,使风洞内的风速达到设计速度。但由于采用的是电动机带动风扇,所以其耗电量极为惊人。为了不与附近的试飞院及民用电争抢电力资源,不得不在附近新建了一个火力发电站。

这个风洞群总共有三个风洞,还在施工的二号风洞直径将达到3米,风速也达到700km/h;三号风洞是一个小型风洞,www.44pq.com,但风速却达到了1000km/h,看来,这个风洞主要是为了对各种小型高速飞行器进行试验。在一号风洞中,我看见一架双翼飞机模型正在进行风洞试验,模型上在机身、机翼各处固定有一些彩色绸带,随着气流不断地抖动,各种仪器正在记录各种数据,而数具摄像机也正在不断地工作。几名科研人员正在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其认真的状态让我阻止了基地领导提醒他们的动作。

但我仍然皱着眉头,双翼机,现在我们还在开发双翼机吗?我不禁对我国的航空工业更加失望。不行,我得阻止他们。我是非常清楚的,双翼机根本没有任何前途,哪怕是拔苗助长,我也得立即让他们结束这些无谓的工作。既然前人已经走过的路,而且证明是个死胡同,我就没必要再让底子浅薄的中国继续重复地走下去。于是我叫来基地领导,问他这是哪家单位在进行试验,他告诉我是流体研究司与西安飞机公司联合组建的602设计院。

我耐心地等这些科研

第一百一十四章:视察(上) (第2/3页)

我摁灭手中的烟头,又说:“在现在广泛使用的涡轮机中,材料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前段时间,巡洋舰的建造过程中,因为重庆钢铁集团的材料不过关,最终使用了武汉钢铁集团的涡轮叶片。也幸亏有了武汉钢铁集团的产品,不然,在去年的战争中,我们的巡洋舰根本就无法出海作战。大家现在所使用的收音机,为什么体积远远超过了国外产品?就是因为里面的晶体管材料太差。有仅如此,还影响了野战部队的无线通信器材的机动能力,使我们的部队只能将无线电装备到营一级,还极易受到干扰。如果材料问题解决了,通信质量大幅度提高,携带方便,就可以普及到排甚至班一级部队,甚至是每个士兵。大家想想,这样的军队,那该是如何强大?”

说到这里,我心中又开起了小差:要是咱们铁血军现在就象另一个时空21世纪的美军那样,实现了数字通信及网络作战,每个士兵都是一个基本的作战单位,拥有全面的陆海空三维信息,恐怕,我就真的能够横扫世界。看到大家都沉浸在我宣传的虚幻的情节里,我咳了一声说:“我只所以说这么多,就是希望各位真正意识到,材料是一切工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目前我们发计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能够让大家充分重视材料的研究和工业生产。”

由于我担任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主任,所以发计委的初创非常顺利。各司也与相关企业形成了紧密联系,原来的一些科研单位,有些抽调了一些技术骨干进入发计委,有些直接与发计委中的一些新组建的研究单位合并。值得一提的是,材料研究司金属材料研究局分别与重庆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攀枝花钢铁集团、贵州轻金属集团等联合组建了多个材料研究院。这些就是后来著名的101~105研究院,这些研究院所开发出的材料,成为中国及至世界上最优秀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流体研究司则分别与成都飞机公司、西安飞机公司、新组建的沈阳飞机公司、南昌飞机公司联合组建了著名的601~604设计院,并单独组建了605~606设计院,专门从事各种航空器的研究和设计。

本来,我可以直接下令,让分布各地的实验室负责人前来北京汇报工作。但我一想到这些劳心劳力,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们要抛下手中的工作或者实验,来接受我的“召见”,实在是一种犯罪。所以我决定亲自到这些实验室去,接受中华民族这些“巨人”们的接见。

阅读中华无敌前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