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一百三十八章:航空兵器的跑题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叶飞作为总参谋长,对陆海空三军的特点都了如指掌。他提出了一个疑问:“但作为水下攻击的方式,也不应该取缔。在同等条件下,水下爆炸造成的伤害比水上爆炸要严重得多。”我肯定地对他说:“不错,我们发展舰载火箭弹并不是要完全取代鱼雷。而是两者并重,火箭弹可以在远距离对敌舰造成严重的威胁,因为敌舰没有规避的能力,但最终解决战斗的还是要靠鱼雷。”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后世中的超空泡鱼雷,要是我们中国现在就有这种技术那该多好?想想吧,一枚鱼雷以一、二百节的速度向敌舰扑去,你怎么躲?

我停了一下,看了看在坐的其他人,他们都呈一副深思状。我接着又说:“至于机载火箭弹,由鱼雷机携带,在距敌舰5公里左右处发射,由于其速度快,敌舰无法规避,基本上只要载机瞄准了,就能保证击中目标。当然,跟上面所说的一样,其对敌舰的毁伤能力还是不如鱼雷。但至少会跟敌舰带来很大的伤害,再加上弹上装设有气压高度计,可使火箭弹始终维持在距海面三四米左右的高度飞行。而且,为了加大火箭弹对敌舰的伤害,除了普通的半穿甲战斗部外,还采用了破甲战斗部和穿甲战斗部。”

我越说越有劲:“再过几年,等我们的电子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这种火箭弹上加装线导装置,由战舰或飞机对火箭弹进行控制,使其始终能对准敌舰飞行。再进一步,发展到无线指令控制,就可使战斗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军事革命。制导武器将主宰未来。”

说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李长山、胡玉、龙战天等人脸上浮现出一丝无奈,才醒悟过来。懊恼地说:“他妈的,说陆军的事儿,怎么又跑题了。”话一出口,立即引起大家善意的笑声。

第一百三十八章:航空兵器的跑题 (第3/3页)

开始研究了。主席说这种轰炸机叫做啥子‘战略轰炸机’,自身的防御强得很,而且炸小日本儿的本土,我们主要是在晚上,所以为轰炸机群护航的事,也算是解决了部分。”

我接过话头说:“不错,我们主要是在晚上进行轰炸,一来我们的护航战斗机的航程不够,需要降低被发现的概率;二来,在晚上,敌人的防备要比白天疏松一些,可以更好地达成突然性。再说了,晚上进行轰炸后,日本人想进行各种救援都比白天要更难。当然,我们也必须解决好夜间远程轰炸的导航问题。现在正在研制的这款轰炸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算不上是战略轰炸机,但这种初步确定代号为CB-3的飞机能够携带5500公斤的弹药,航程也可以达到4500公里,速度按照设计要求,也将达到482km/h,足够对日本的主要城市和工业基地进行轰炸。不过,我已经要求他们把设计指标提高,必须达到至少7000公斤的载弹量。只有单机能够携带足够重量的炸弹,集体出动才能造成足够的破坏。”

我笑了笑说:“当然了,我们的话题扯远了一点。刚才我们谈到如何突破朝鲜南部的日军防御问题,除了用更新的轰炸机外,我们还需要加强重炮兵的建设。军备研究中心已经就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多管203毫米火箭炮展开了颇有成效的研究。预计将在明年年底研制成功。这种火箭炮能够达到30公里的射程,当然精度仍然不如身管火炮。不过这种武器的威力还是相当惊人的,内装115kg烈性炸药的战斗部足可以摧毁各种陆地上的无装甲永备工事。而且更新的用于对付目标的子母弹头战斗部、用于打击地下工事的穿甲战斗部都在同时进行。还有,在这里我也向大家通报一下,专门用于攻击水面目标的大型火箭弹也在开发中。初步有两种型号,一是口径457毫米,射程为40公里的舰载火箭弹,其上装有的500公斤重的弹头,足够击穿目前任何一种战列舰的主装甲。另一种是口径305毫米,射程为10公里的机载火箭弹,其战斗部重150公斤,足以对战列舰形成巨大伤害。”

听到这里,叶飞有些疑虑地问道:“主席,这两种火箭弹如果用于陆军,可谓是威力强大。但由于火箭弹的精度,用于攻击海上目标,似乎有些不妥?第一,海上目标体积较小,第二,海上目标是一种机动目标,这样算下来,几乎没有命中的可能。”我点点头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向他解释道:“你说得很不错,但这两种火箭弹是作为一种弥补鱼雷航速不足的武器存在。前一种火箭弹主要装备在部分轻巡洋舰、驱逐舰上,取代原本的鱼雷发射装置。这些军舰本身速度较快,能够尽快地驶近敌方主力战舰附近,一般也就是在5公里左右发起进攻。拿轻巡洋舰来说吧,一般舰上可以装备两座6联装的火箭弹,在距敌舰5至10公里的一次齐射,可以发射12枚火箭弹。由于火箭弹的速度跟炮弹的速度相当,被攻击的敌舰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机动。诚然,火箭弹的精度是低了点,但这是指其在较大的射程上,散布很大。而在对舰攻击中,一般是在十公里以内,火箭弹呈近乎于平射的状态。可以保证有相当的命中精度。换句话说,一旦这种武器研制成功,就使我们海军的一些轻型舰艇也具备了同敌方主力战舰对抗的能力。”

阅读中华无敌前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