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二百零四章:苏军大撤退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路突击群所面对的苏军数量非常庞大,虽然苏军部队也刚刚抵达目的地,但他们却立即拼命地挖掘和构筑各种工事。洪万顷在经过详细地思虑后,还是无法作出决定,于是将情况汇报给了龙战天。龙战天虽然铁血好战,但并不是一个莽夫。他在仔细对比分析后发现:如果采用表面上相对安全的第二条路,则极有可能将侧翼暴露给这七十万苏军。还不如集中优势兵力,先行歼灭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苏军,这样一来,整个高加索方面军就几乎不存在,向西继续进攻的南路突击群分部面临的就只剩下驻扎在秋明等地的乌拉尔方面军,压力将要小得多。同时,龙战天也想亲自再上战场指挥,如果只是一个缈小的对手恐怕还激不起他的兴奋。

于是他下令由洪万顷率领南路突击群继续向西进攻。而进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任务就由龙战天亲自率领的总预备队来完成。洪万顷知道总预备队的三个装甲集团军和三个机械化集团军已经达到了阿斯塔纳地区,借助苏联境内较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网络,总预备队完全可以在三天内到达科克舍套,并在两天的时间里完成战术准备。所以他也放心地派出了先遣部队向西推进。

在鄂木斯克地区,目前只有西伯利亚方面军的一个坦克集团军、远东方面军的三个步兵集团军和数个炮兵师,共约65万人的兵力。由于很早便在苏军士兵中流传的中国军队骁勇善战,天下无敌的流言,所以这数十万苏军即使在政委们的不断努力和威胁下,仍然对中国军队充满了恐惧,提不起半点战斗意志。各级指挥员甚至包括朱可夫等最高层军官在制订作战计划或下达命令时,都显得缩手缩脚,不敢全力施为。为了保住这个战略要地,朱可夫甚至下令整个南线的远东方面军全线收缩,向鄂木斯克靠拢,希望能够凭借着数量优势来抵消中国军队强大的火力和技术优势。

苏军沿着铁路和公路沿线部署了重重部队,构筑了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华西列夫斯基坚信,凭着上百公里厚度的纵深防御,足以抵挡南路的中国军队进攻达一周以上。而一周的时间也足够秋明方面军在叶尼塞河以西的部队在抛弃辎重后撤到鄂木斯克,西伯利亚方面军也能在这一时间内完成撤离工作。至于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高加索方面军则要困难一些,毕竟这些苏军刚刚到达该地,没有足够的时间构筑防御阵地和工事。

虽然没有足够的情报显示,但华西列夫斯基推断,中国的预备队可能有一至两个装甲集团军加上两三个机械化集团军的兵力。高加索方面军的65万人配合当地的民兵,应该可以阻挡中国军队一周以上的时间。而乌拉尔方面军则全速南下,进驻车里雅宾斯克和库尔干一带,以抵挡西进的南路突击群。如果说西伯利亚方面军和秋明方面军还未及时赶到让他觉得有些兵力不足外,更让他担心的则是物资的消耗。一个多月以来的不断地作

第二百零四章:苏军大撤退 (第1/3页)

中国装甲突击群的进攻顺利得让总参感到吃惊,为此,叶飞立即召集作战部全体人员重新制订了作战计划。北路突击群在张小石的强硬指挥下,已经于7月19日占领了库伦达和卡拉苏克,切断了苏军南线的远东方面军退往鄂木斯克的道路,俘获了近十万苏军,并击溃了两个苏军集团军的阻拦,势不可挡地杀向巴尔瑙尔。南路突击群在歼灭了高加索方面军的装甲集团后,通往科斯塔奈的道路已经被完全打通。在这种情况下,苏军已经有明显地全面撤退的动向,要想把苏军堵截住,改变预定作战计划已经成为必然。

新的作战计划要求北路集团军放弃攻击巴尔瑙尔,立即挥师西进,配合从南路突击群分兵的部分作战单位,于7月30日以前攻占鄂木斯克,从而完全切断在鄂木斯克以东的苏军三个方面军。而南路突击群在分兵后,主力必须于7月底以前必须占领车里雅宾斯克、库尔干和秋明三地,以便将另外两个方面军合围。

从北路突击群主要的驻扎地巴甫洛达尔前往鄂木斯克有两条路。一是沿着铁路到达库伦达,再前往卡拉苏克、鞑靼斯克或切尔拉克到达鄂木斯克;另一路则是沿着额尔齐斯河畔的公路,直接到达目的地。当然,出于运输便利的原因考虑,张小石选择了两路并进。第21装甲集团军因为拥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辆等重装备,选择了走铁路,在第420、421两机械化步兵师和第131野战师的掩护下开始从卡拉苏克进发。剩下的3个机械化步兵师、5个野战师、2个炮兵师则沿着河畔公路向前推进。第42X集团军属装甲师和2个野战师、炮兵师作总预备队。

南路突击群要到达鄂木斯克也同样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先向北占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再东进前往鄂木斯克;另一条路则是先向东到达切尔拉克,再向北到达鄂斯克。选择第二条路有一个好处就是危险度不高,且能在切尔拉克会合北路突击集群。而第一条路则必须先进行城市攻坚作战,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高加索方面军的四个步兵集团军和一个摩步集团军,总兵力达到70万人的苏军歼灭,才能继续向东攻击鄂木斯克。

阅读中华无敌前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