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二百零八章:希特勒的战争准备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有希特勒对此有另外的想法,在他心中,黄色人种是无法与纯粹的雅利安人相比的,斯拉夫人的失败只能证明他们是雅利安人中的弱者和垃圾,与犹太人一样,应该被清扫出去。但即便这样,负责清扫的也应该是雅利安人,而不是“卑贱”的黄种人。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击败了苏军后,占领了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却绝对是德国最急需的。秋明被苏军自己炸毁,留给中国人的是一片废墟,中国要想重新开采秋明的油田,没有大半年的时间是不太可能的。哈萨克斯坦大半也被中国占领,其南下的触须,甚至已经囊括了咸海一带,离里海的石油基地也不远了。

想到这里,希特勒就觉得一阵心烦,他非常后悔没有同意中国的意见,从两面夹击苏联。如果那样的话,德国几乎可以肯定地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参与瓜分苏联的资源。而且从今后来说,德国如果对苏联的一些重要矿产能源基地发动进攻的话,也能促使中国军队从另一面夹击,德军的推进速度将会更高,压力却会更低。而现在,苏联被占领土上的资源全被中国夺去,他根本不好意思去向中国要求些什么。而计划中的对苏联巴库地区的攻击,如果中国军队先一步抢到的话,德国人将会什么也得不到,毕竟,巴库地区离中国军队所控制的范围更近。

他把国防军这些高级将领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如何尽快抢夺苏联的资源。至于对苏战争的胜负,不仅他,就连那些国防军的高官们都没有作任何考虑。与希特勒持相同看法的还有法国和意大利的高层,他们垂涎于苏联那巨大的资源和已经成熟的工业基础,相对于原始的还未开发出来的非洲等地的殖民地来说,苏联无疑是最理想的资源提供地。如果说以前的沙俄因为其庞大的国土面积和人力资源,加上欧洲各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念,以及美英等国对其的支持,欧洲各国对沙俄的资源只能是望而兴叹的话,那么现在,被联盟包围的苏联则没有任何赖以凭借的东西。

但希特勒似乎更在意由德国自己去完成征服苏联的任务,以及由德国一家去夺占苏联的资源。他成功地将欧洲其它国家的注意力引到了中东,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正好符合欧洲其它国家的胃口。而且,这样一来,会使欧洲其它国家同中国的需求产生矛盾。双方也许会坐下来一起分享,但更有可能是双方会在中东产生磨擦。从内心深处,希特勒已经将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威胁。

国防军的高官们不清楚希特勒内心深处的想法,但对希特勒提出的通过战争手段,夺取巴库油田以及苏联欧洲部分巨大的矿产资源则持有赞同的看法。国防军的军官们对中国陆海军的军事思想深感兴趣,认为这是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而戈林则对中国的

第二百零八章:希特勒的战争准备 (第1/3页)

德国完全占领了挪威后,使中立国瑞典的国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争爆发前,瑞典对欧洲宪章和英国等国的态度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更加倾向于英国。瑞典国王也与英王保持有较好的私人关系,瑞典政府甚至一度在讨论是否应该加入自由世界同盟。但现在,情况变了,瑞典政府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抛出加入新世界联盟的论调。

不仅如此,瑞典还加大了对德国的矿产品、煤炭等资源的出口,甚至默许德国军队和空军穿越瑞典北部的领土领空,向芬兰运送大量的军队和补给。在德国军队强大的实力面前,瑞典军队显得过于薄弱,这不仅导致了瑞典政府开始出现严重的亲德倾向,甚至国王也取消了原定于8月底对英国的访问。瑞典实际上已经成为德国的盟国。

中国军队对苏军的合围歼灭战,给希特勒的触动是非常巨大的。他开始在慎重地考虑以前的策略是否正确。在这之前,希特勒的想法是占领挪威,切断苏联与英美的北部海上交通线;然后南下攻占南斯拉夫等地,从而切断苏联在南部同英美的联系。但现在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中国军队的表现让希特勒对苏军的忌惮大为减轻,苏军庞大的人力优势在技术兵器面前似乎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其次,欧洲海军已经事实上控制了整个地中海,那么,在南线的交通也已经被欧洲宪章切断;第三,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已经完全倒向了欧洲宪章,并成为新世界联盟的一员,虽然有南斯拉夫这个“另类”,但所起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

按捺下心中的“雄心壮志”,希特勒出于对苏联的谨慎,还是召集了国防军各军种的高级将领,他需要通过这种全面地讨论来获得适合他想法的方法,以及赢得国防军对他本人的支持。被召集到“狼穴”的国防军将领们,首先无比热烈地讨论起中国军队经过数千公里的长途奔袭,对800万苏军进行合围歼灭。他们对中国军队以及中国最高统帅部的领导人表示了钦佩,同时,作为军人的他们,思维方式非常直接(或者说简单),他们都为自己的盟友能够获得伟大的胜利而感到高兴甚至是骄傲。

阅读中华无敌前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