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中华无敌前传〗

第二百零八章:希特勒的战争准备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接下来的商谈中,希特勒留下了国防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并向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变换基本立场:那就是尽量避免中国军队参与对苏联的进攻,以使德国能够独家获得苏联的资源,从而真正成为世界级的强国,主导世界政治。哈尔德领悟了希特勒的意思,但对德国以一家之力,能否快速攻占苏联表示了疑虑。他指出:虽然苏军在乌拉尔以东地区损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和装备,但其基本实力并没有受到太多地削弱。其国家的主要工业力量因为在欧洲部分,所以并没有被中国军队破坏,仍然可以为苏军提供强大的物资基础。汲取教训的苏联一定会借鉴中国军队的军事思想,在更大的范围内调整自身的不足,工业力量可能会以最快的速度向航空工业和装甲力量的生产方面倾斜。

转型之后的苏联工业,更加适应战争的需要,德军的进攻必然会受到严重阻碍。同时,他认为,中国军队经此一战后,必然消耗了大量的弹药等作战物资的库存,中国军队的进攻停顿是必然的,没有足够的作战物资,中国军队可能无法突破乌拉尔地区。这也是为什么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发表公告,宣布因为对苏联的进攻而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当教训苏联的目的达到后,便停止了继续前进的根本原因。而中国的工业力量虽然极度发达,但要完成达到战前的作战物资的库存,也需要大概半年的时间,因此,他不认为中国军队会在这期间继续对苏联发动进攻。也就是说,德军如果想独家控制或占领苏联,只有在这半年内完成作战行动。

希特勒听后,深以为然,他要求哈尔德立即作好对苏作战计划,并要求德军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所有的作战准备。哈尔德立即予以否决,他认为:一个月内,德军根本无法作好对苏全面战争的准备工作,同时,再过一个多月,苏联境内即将进入严寒和漫长的冬季,在这种季节里作战,对德军来说绝对是场灾难。他还强调,进入冬季后,苏联的日照时间更短,全天只有不到7个小时。更重要的是,德军向中国学习并赖以成为制胜“法宝”的闪击战,需要大量的空中力量的支援。而极低的温度会使飞机燃油凝结,日照时间太短也会大大限制航空兵的作战时间。

但希特勒考虑到中国将在半年内恢复到战前的物资储备,可以进行新一轮的进攻,时间上不足以使德军进行充分准备,更不能使德军将进攻时间推迟到大半年之后的开春。因此,他还是强烈要求哈尔德作好作战计划,并要求国防军立即做好战争准备。哈尔德不希望让德军陷入到苏联的严酷冬季里,他再一次表示反对,并指出:中国军队现阶段的主要作战任务,不是占领苏联,而是彻底毁灭日本,以解除这个根本之患。而半年内中国工业所囤积的作战物资也会消耗在日本身上,因此,德军根本不必要抓紧这点时间。延迟至明年春季再发动进攻,并不会使中国军队的作战重心转移到苏联。

希特勒思虑良久,仍然觉得不该冒这个险,他还是要求哈尔德让国防军作好战争准备,并坚持要在十月份以内发动对苏联

第二百零八章:希特勒的战争准备 (第2/3页)

航空技术更感兴趣。他的思想一直跟随着希特勒,所以他很清楚,在夺取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目的来看,中国确实是德国的“敌人”。虽然如此,为了获取更多的中国技术,他还是暗示希特勒在目前未与中国决裂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着同中国的盟友关系。

在此次讨论中,国防军的军官们向帝国元首提出了几条思路。一是在白俄罗斯边境发动突然袭击,重点突击对象是进入白俄罗斯,占领明斯克,然后直扑莫斯科,迫使苏联政府投降。二是在乌克兰边境地区发动攻击,占领基辅,然后直扑高加索地区,占领巴库。三是全面进攻,在整个德苏边境发动全面突击,同时要求中国在东线也对整个乌拉尔地区进行突破和进攻。两面夹击,可以迅速地击溃苏联的军事力量,从而迫使其更快地投降。

希特勒对第一、二种思路还有一点兴趣,而对第三条思路根本就无法接受。但又感觉前两种思路无法达到征服苏联的根本目的。即使攻占了莫斯科,但苏联政府迁移了怎么办?占领巴库,确实夺取了很多的资源尤其是能源,但苏联政府存在,必然使德军始终陷于紧张状态之中,滋生更多不必要的枝节出来。而将军们则更希望同中国一起出兵苏联,只有这样,才能更少地减轻德军的压力,加速苏军的崩溃,胜利会以更少的代价来获得。

在将军们的坚持下,希特勒在这次会议中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只是确定了暂时中止对南斯拉夫的战争行动,将德国全部的战争力量放在了苏德边境上。当然,将军们也在希特勒的压力下,同意采用全面进攻的办法,兵分三路,北路直插列宁格勒,从北面威胁莫斯科;中路则先行攻占明斯克,直逼莫斯科;南路则经过基辅,迅速向高加索地区席卷。这样一来,苏军势必无法兼顾所有战线,任何一路得手,都足以对苏联产生致命威胁。

阅读中华无敌前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