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弟

〖大明皇弟〗

第一百三十三章清官难断家务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由于齐王主导的这场工业革命,是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是有资本为辅的工业革命,采取的是徐徐推进的办法。所以整个变革过程总体上是温和的,再加上朱厚炜后世的经验,他有针对性的一些政策的提前出台,避开了很多陷阱。

总之,社会没有经历像原时空英国工业革命一样那种血腥的“光荣革命”,同时也给民营资本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也保障了底层老百姓的利益。总体上,至正德年间开始,大明帝国就没有出现过重大的社会动荡事件,对外战争也是节节胜利。

齐王曾经说过:“权威的合理化和权力的集中,不仅对于统一是必要的,而且对于进步也是必要的。权力的集中对于铲除旧秩序,摧毁封建特权和封建束缚,并为新社会集团的崛起和新的经济活动的发展都是必要的。”正因为如此,在他的”大一统”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不明白,他就不去想他,只是用忘我的工作麻痹自己。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天气依然是那么的炎热,大家都在这酷热里煎熬着。夜深了!家里少了两个人,海家比过去更加的冷清了,但母子俩依然如故,海瑞依然像往常一样伺候着母亲睡下。

蚊帐内海母终于累了,不说话了,海瑞这才又站了起来,坐在床边,目光不禁望向了窗外。院子里只有草虫在那里响亮地鸣叫着。海瑞无声地叹息了一下,悄悄熄灭了母亲床头小几上的台灯,轻轻走到对面的小竹床上躺了下来。

月亮升起来了,从窗口斜照了进来。海瑞眼睛睁着,似在倾听着母亲的动静,也似在倾听窗外的动静。只有这个时候,这个至阳至刚的男人眼中才显出了平时不见的忧郁。夜深了,一阵疲乏袭了上来,海瑞终于合上了眼睛,房间里慢慢起了他的鼾声。

院子里草虫的鸣叫声和着海瑞的鼾声,在沉沉的夜里响着。海瑞并不知道躺在蚊帐里的海母眼睛依然睁着,她立刻从响亮的虫鸣声和儿子的鼾声中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是蚊子的嗡嗡声。

海母轻轻爬了起来,撩开了帐门赤着脚下了床,在床底下拿出了草纸卷成的一根偌长的蚊烟,又从小几上摸到火石,擦燃了火绒,点燃了蚊烟,轻轻放到儿子小竹床的底下。没有一丝风,夜是如此的闷热。月光冷冷地照着儿子消瘦的面颊,额上渗出密密的汗珠。

终究,这场官司没有赢家,这也是一场悲剧。夫妻俩离婚了!在舆论的压力下,一个终生未娶,一个终身未嫁。两个人一辈子就这样被耽误了。海家终究是绝了嗣。

没有人否认海瑞是个清官,但离婚无疑是他一生中的污点。至少在那些女人心目中这男人不可理喻。也有不少人同情海瑞的遭遇,只是感叹他清官难断家务事!不过这件事也带来了一个好处,那些对媳妇过于刻薄的婆婆收敛了很多,没有人会愿意上头条新闻。

……

齐王穿越到这个世界足足六十年了!工业革命前后五十年,大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二十倍,棉纺厂工人生产率高于手纺工人三百倍;到了十六世纪中叶,大明帝国的煤产量、棉花加工量都相当于世界的80%;大明帝国的工业产值占整个世界的85%,进出口贸易占65%,铁路超过十一万公里,上海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大明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无可争议的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工业革命后,农业在大明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21%,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从十六世纪的70%下降到1560年的22%,1600年仅占14.2%,到十七世纪初,城市人口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大明帝国已从一个传统农业国变成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工业国。

海母在海瑞原来坐的那条凳上坐了下来,拿起蒲扇,静静地望着儿子,轻轻地扇着。几乎整夜,海母一直这样坐着。没有了蚊虫,便把蒲扇搁在腿上打盹,蚊虫声起,眼睛虽不睁开,手中的扇便立刻向儿子扇去。

在海母心中,儿媳妇实在太过分了。也许她是回娘家了,总归是要回来的,到时候自己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这个不孝的儿媳。看着睡梦中的儿子,海母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

在海母眼中,海瑞永远是那个需要自己亲手照料的孩子。只有自己亲手照顾,她才放心得下。儿子是她的骄傲,也是她的希望。儿子有今天的成就,是她亲手培养出来的,交给别人照顾,她不放心。

那女人走了就走了呗!只要儿子在,天就塌不下来。海母始终就这样认为:儿子是她的,谁也夺不走!哪怕是儿媳妇。

海瑞依然像孩提时一样睡得那样香甜。世人常以为至阳至刚之人和旁人不同的是,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宁折不弯。殊不知至阳至刚之人较之常人最大不同的是心地坦荡,不受缠绕。海瑞就是这样的人。即使处在这种困境,该吃饭还吃饭,该睡觉便睡觉。仿佛若“枕戈待旦”者,并非拿着枪睁眼坐待天明,而是心如空城,哪怕是枕着一颗炸弹也安然睡了。

海瑞猝然一惊,猛地想起了妻子昨夜的话。他疯了一样跑到后院,推开房门,却发现这里早已经空无一人,房间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妻子和女儿都不在,书桌上留着一封信,打开信一看,只见上面斑斑点点,那是妻子的泪痕。

信上写着妻子娟秀的字:“‘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这是孔子的一段话,意思是:父母亲如果有了敢于直言的儿子,就不会做出不仁义的事情。所以当父母亲做出不义的事情,做儿子的不可以沉默,应该向父母亲直言抗争。

海妻在信的最后写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

海瑞的妻子带着女儿走了,为了母亲的面子和声誉,海瑞没敢张扬。每天很晚才回到家里,母亲每天同样用恶毒的话咒骂离家出走的儿媳。海瑞默默的听着,心里都是悲哀。他的心已经死了!他始终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孝顺母亲难道有错吗?

海瑞几十年侍母之寝也是这样。母亲未睡自己便悉心照料,母亲睡了,自己便心安入睡。他哪里知道,多少个夜晚,就在自己沉睡之后,母亲总是这样坐在自己身边,关照着他,等到天要亮时,再睡到床上去。

所谓侍母,其实是“母侍”罢了。天又快要亮了。海母也到了要从盹睡中上床了。儿子尚在沉睡,便轻轻站起,撩开帐门爬上了床。看了一眼窗外那间卧室,轻叹一声。这才合上了眼睛……

跟平日里一样,海瑞早早的就来到了公事房,跟往常一样,文书送来一大摞需要他审批的文件,自己泡好一杯茶。海瑞就伸手去拿文件,今天第一份文件居然是扬州法院送来的一份公函,他有些奇怪,打开一看,顿时愣住了。

里面竟然是扬州法院的传票,他的妻子起诉离婚。也许有人说的对:不在沉默中沉沦,就在沉默中爆发。海瑞的妻子去了扬州,在平安公主的关照下,海妻凭着自己的学识参加公务员考试,成为了扬州女校的教师。

海瑞的离婚案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引起了全社会的争议,海瑞一时间也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他的做法也引起了关于孝顺的大讨论,不过整个社会舆论还是比较同情海妻的遭遇,觉得她的婆婆有些过分。

第一百三十三章清官难断家务事 (第2/3页)

你出去吧。我们也要歇着了。”

海瑞站了片刻,嗫嚅了半天,终究说不出一句宽慰的话来。海妻自始至终没有回头,只是拿起了蒲扇在帐子里替女儿轻轻扇着,赶着蚊虫。天人交战半天的海瑞闭了一下眼,接着转过身走出门外。

才走出去三五步,只听妻子声音哽咽说了一句:“海刚峰,我……我们离婚吧!我不想守活寡。”海瑞脚步一滞,如遭雷击。顿愣住了,还没来得及转身,海瑞猛听得背后的门“砰”的一声关了!

这天晚上,海瑞第一次辗转难眠,一直到凌晨鸡叫头遍方才迷迷糊糊睡了过去。天光大亮,妻子没像往常一样按时前来伺候海母。鸡叫了三遍,海母就觉得有些不对劲,把迷迷糊糊的海瑞摇醒。

阅读大明皇弟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