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清不对劲

〖这个大清不对劲〗

210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莫卧儿王朝虽然富有,但在军费上的支出却庞大无比。

不过奥朗则布这个人的私生活上倒是勤俭节约,他是一位虔诚的天方教教徒,自己的吃穿用度乃至身边人的吃穿用度,都秉持着勤俭节约的传统。

宫廷开销能省则省,整个莫卧儿王朝的官场,都被奥朗则布折腾成勤俭节约的模样。

正因如此,即便是莫卧儿王朝中的天方教官员,对奥朗则布的统治也不太满意。

他不光自己节约,还要求所有人都要跟着他一起节约!

一旦他想要建立流官统治,必然会跟那些中亚地方实权派翻脸。

首先,回八旗就会率先土崩瓦解,甚至调转矛头成为大清的敌人。

到时候,康熙帝别说是南下打印,能把中亚的地头蛇们都推平,就不知要消耗多少军力。

即便推平了,因为信仰不同和异族入侵的关系,不知要打多少年的治安战呢!

就跟当年满清入关汉地一般,从入关占领京师到取得所有的汉地,足足打了几十年!

除了节俭方面,奥朗则布还认为这世上只能存在天方教,对其他宗教的迫害非常严重,一直在向异教徒征收人头税。

这使得莫卧儿帝国的领土上,一直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反抗者。

如果不是这个奥朗则布属实能打,他的莫卧儿帝国早就在内忧外患中分崩离析了。”

康熙帝听后微微点头道:“你的意思是,打败莫卧儿帝国,要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那位印度学者满脸的褶子都笑开了花,心理感慨这位蒙古皇帝真是英明之主,简单几句话就明白了征服印度的底层逻辑!

庆功宴会上,康熙帝给众多回八旗的酋长们打了一针鸡血后,退到幕后的小屋里,跟熟知印度的学者探讨起打印问题来。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啊!

“陛下,奥朗则布其实并没有统一整个印度。

在印度南方临海的不少贸易城镇,都被西洋过来的洋人控制着,即便是印度南方的内部,也分散着大大小小的印度土邦王国,他们甚至团结起来组成了一个马拉塔联盟,共同对抗奥朗则布的入侵。

奥朗则布这些年来,一直在跟德干高原和马拉塔联盟的军队作战。

康熙帝可不想在中亚打上几十年。

哪怕他能打赢,这几十万军队也供养不起!

现在的大清财政一直是坐吃山空,凝聚大清八旗军队的主要是战无不胜的信念。

康熙帝除了让八旗军队吃饱饭外,几乎发不出额外的军饷,士兵们想要捞钱,只能在战场上获得。

这也是康熙帝初入中亚的时候,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的原因,那么做是康熙帝为了提振清军八旗的士气。

而封建主的军队质量参差不齐,组织度也不高,强行聚拢起来,质量自然堪忧。

即便如此,奥斯曼帝国还打得欧洲各国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所以,封建制度在特殊的时期,还是比较合适的。

这就是为何康熙帝没有执着于建立中央直辖朝廷的原因。

康熙帝很清楚,他现在拥有数十万大军,看似强大无比,但这是建立在地方统治没有分摊多少兵力的前提下。

现在的打印则是康熙帝谋求一个真正能供养起几十万大军的根基之地。

康熙帝进入中亚后就知道,即便他吞了波斯帝国,也不可能养得起几十万八旗军队。

更往西面还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强敌。

还不如南下打传说中富得流油,又战力羸弱的印度。

事实证明,康熙帝的决定无比正确!

210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第3/3页)

采取分封制度。

欧洲不用多说,直到路易十四那个时代,各国才开始着手建立中央集权。

奥斯曼帝国那么大,实际上都是总督制和分封制相结合,这也是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有数量多而质量差特点的原因。

分封制注定了奥斯曼帝国无法维持庞大的中央直辖精锐,只能从各地召集封建主们的军队。

阅读这个大清不对劲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