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大明嫡子〗

第六百九十三章 朱允熥的陶渊明时间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哪怕眼下主持国家的是皇帝认可的太子。

不过言官们的提议被否决了,并且得到了一份训斥,禁止他们打探皇家内情。

然后太子又当众将内阁首辅任亨泰训斥了几句。

大抵的意思就是内阁领导朝堂文武,他这个首辅没有做好管理工作,不好好干活尽想着窥探皇家。

这样是很不好的。

至于说为何太子爷没有处理直隶道总督大臣邹学玉,或许是觉得这个位子近在眼前,只要出点纰漏就可以直接拿下,没必要这个事情一并处理。

应天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内阁就出了消息,内阁次辅、文华殿大学士解缙,奉令西行,巡察西部铁路之建设。

这事虽然一直都是解缙负责的,但在年关之前让他去西边,这无疑是表明了太子爷的态度。

紧接着就是内阁大臣高仰止令命向西南,处理革除土司制度的最后相关事务。

虽说是处理后续的事宜,但朝堂上都清楚,西南的事情要是处理起来,没个一年半载是不可能办妥的。

一下子,太孙支持的两位心学代表人物被弄出京师,这时候所有人无比确信自己原先的猜想。

太子爷要将太孙的势力尽数肢解。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沉默了。

只是沉默之中,注意力则是集中在了内阁大臣解缙和高仰止,还有直隶道总督大臣邹学玉身上。

如果太子爷进一步处理这三位,那就彻底表明太子爷是在打压太孙了。

人们也并没有等待多久。

到时候大都督府一怒之下……

不敢想!

不敢想!

一时间,即便已经是临近年关,却有许多商贾担心局势恶化,而放弃赚钱的机会,带着货物钱财逃离应天。

试图避免可能发生的冲突,波及到自家。

任亨泰当众承认工作有误,这事才算是揭过去了。

随之就是太子签发谕令,将河道总督潘德善、梁国公蓝玉、开平郡王常升、都督汤醴召回京师的公文。

在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太子爷又出一手。

升工部尚书张二工,太子少傅。工部侍郎,晋工部尚书。

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瞬间就让所有人都看懂了局势。

皇帝真的不再显露人前,大臣们只知道每日都会有太医院的新老院使接替入宫看护。

至于皇帝的圣体,现在到底如何,宫外没人知道。

上一回皇帝悄悄溜出应天,太子虽然没有杀人,但皇宫大内却也被整顿肃清了一番。

科道言官们提过几次,希望皇帝的圣体情况能与朝堂官员知晓,最不济也要让内阁大臣们入宫面见皇帝陛下。

这是历朝历代的官员们都会做的事情。

不经意间。

应天城出现了这几年里,少见的寂静。

而在朝堂之上,则是人人沉默。

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这些为官多年的人不会轻易表态。

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只要这件事情没有被摆在朝堂上议论,那他们大可继续装作不知道。

在很多人看来,即便现在的皇太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为君者,但只要继续历练几十年,等太子爷将大明交到他手上,那时候想来也足够沉稳了。

而且,皇太孙也有些无数人的支持。

自从军功爵制度的确立,大都督府几乎就已经死心塌地的追随太孙了。

这个时候,这对天家父子貌似起了冲突,大明朝局又该如何变化?

若是冲突加剧,这应天城又是否会成为是非之地。

什么天家矛盾?

什么皇位争夺?

跟他们没关系。

明哲保身,才是要领!

只是朝堂上的变化也确实出现了。

第六百九十三章 朱允熥的陶渊明时间 (第1/3页)

太子爷就是大明洪武之后最完美的接替人选。

这一点,早在很多年前,就成了朝堂之共识。

皇太孙虽然年轻,且行事跳脱,性子刚烈,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但没人能否认,洪武新政乃是他一手推上台面的。

国家越来越好,开疆拓土万里,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一份天大的功劳,更是一个没人敢设想过的功德。

阅读大明嫡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