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二百五十五章 炼铁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弩兵呢,倒是一个好的选择。

只是吧,手持弩的射程偏近,在战场上大概也就只有射击三四次的机会,而且还得是在重兵保护下才能射击,射击完毕后就得退后休整,更换武器后才能进行肉身搏杀,非常的麻烦。

蹬弩操作太麻烦,一个蹬弩团队需要三到五人,张溪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大规模的训练蹬弩部队。

说真的,张溪都有心跑去成都,让那个死鱼头赶紧的把诸葛连弩给弄出来,到底看看是长啥样的,给它画影图形保存起来,省的再失传了。

对了,还有木牛流马.总觉得不可能是独轮车那么简单的东西。

首先是工艺上的问题.其实这是张溪本以为最不可能出问题的地方。

自从前汉盐铁官营以来,官府在各地营造了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嘛,又扯多了,还是说回荆州军军械。

在没有太好的办法改良远程武器的情况下,张溪想来想去,好像就只有从手持近战兵器上想办法。

关羽增加长刀兵的比例,不就是嫌弃长枪兵和盾牌兵不方便爬城墙进攻嘛想一个既可以野战,同时也能攻城的兵器,不就好了?!

对此,张溪冥思苦想了好几天,锁定了两样东西。

一个,是朴刀,一个,是苗刀。

所以嘛,要提高荆州军战力,人数方面不能动,那就只能从军械方面去想办法了。

为此,张溪琢磨了很久,如何改良军械,提高士卒的野战能力。

这年头,野战除了肉搏外,最大的攻击利器就是弓弩这方面,张溪是没有太好的办法的。

弓箭方面,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到一个合格的弓箭兵,张溪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快速增加弓箭兵的数量的。

因此,纵然张溪有一套所谓的“流水线”作业,可以加快弓箭等军械的生产,但对于弓箭兵数量,张溪还是会受到这个时代的制约。

朴刀这东西吧,平时就是一把短刀,但随时可以加上长柄,变成砍刀《水浒传》里宋江拿的那种就是。

可长可短的朴刀,既可以弄成短刀在攻城的时候进攻,也可以变成砍刀在野战的时候发威,简直是现在最理想的兵器。

至于苗刀嘛,那是戚大帅弄出来砍倭寇的,长度比现在的制式武器环首刀要长不少,刀身细,既可以用来突刺,又可以用来砍杀,倒是也能适合张溪野战攻城通用的特性。

但张溪总觉得吧,苗刀的长度终究还是有点短了,遇到长枪啥的到底要吃亏,所以只是把苗刀放在了备选,优先试制朴刀。

可这一试制吧,就出现问题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炼铁 (第2/3页)

养兵费用,都是世家大族们提供的。

张溪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因此,在考虑如何增加荆州军战力方面,没有考虑增兵扩军的想法。

钱粮也许不缺,但士卒招募总要占据丁口和徭役份额,十二万户的自耕农,也许在经济上撑的住八万人的士卒,但再扩招,人口数量上撑不住。

招兵服役,只能从有户籍的自耕农或者逃难的流民里招,世家大族又不会主动的把自己隐匿的丁口拿出来,交给张溪训练当士卒。

阅读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