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二百五十五章 炼铁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在这方面,张溪是用一种后世人的眼光在看待问题,根本没有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

是的,这年月有百炼钢了,但打造一把百炼钢的兵器,那真的是费时又费力。

这年头,连水力冲压机都没有,所谓的百炼,是真的让铁匠反复敲打,纯靠人力,生生的砸上几百下。

传说,曹操为了打造五把百炼钢刀,花了足足三年的时间才打造完成.用百炼钢来打造军械,真的就太奢侈了。

炒钢法也有,但这个时代,这种技艺还真的不是普通打铁匠能掌握的,基本都是一些老匠人的不传之秘,传男不传女的那种。

不过这个方法依然有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跟炒钢法一样,这玩意儿费煤。

(本章完)

而且炒钢法的操作非常依赖打铁匠的经验和运气,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打铁老师傅,炒出钢来的几率也是百不存一,大部分能有熟铁的程度就不错了。

而且吧,炒钢法对燃料的要求很高,用木炭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用煤炭。

可这年头,煤炭真心不好找。

至于灌钢法.连经验最丰富的老铁匠也只是听说过,但你要问他具体怎么做——不知道。

张溪顿时无语,同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了。

綦毋怀文的灌钢法,也只是结合了前人的经验,对工艺进行了改良,提高了效率,并且第一次完整的记录了下来。

跟蔡伦改进纸张一样,綦毋怀文也只是改良了灌钢法而已。

所以张溪本以为,在冶铁技术这方面,张溪是没有任何可以发挥自己穿越者优势的地方除非你搞出高炉炼钢来。

高炉炼钢这玩意儿,张溪就认识“高炉炼钢”这四个字,连高炉长啥样都不知道。

但现实,却并不是如此。

站在了后世的角度来看,东汉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灌钢法,但并不代表这项技术已经彻底成熟,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了。

就好像西汉的时候就出现了纸张,东汉蔡伦已经改良了纸张制造工艺,可这会儿大家不还是用竹简和绢帛作为文字载体呢嘛。

灌钢法确实有了,但在这个时代大概是属于私传机密,也可能是技艺不完善没有得到重视,所以大部分的铁匠们都不知道有这回事儿。

工匠们不知道不要紧,张溪知道啊.綦毋怀文的灌钢法又不是什么很难理解的东西,就是让生铁和熟铁互相贴贴,然后让生铁融化后融入熟铁,调整熟铁里的含碳量嘛。

虽然不知道生铁和熟铁的比例应该是多少,但比例这种事儿多试验几次就行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炼铁 (第3/3页)

的官营冶铁区,有些地方的规模已经很庞大了。

数量巨大的冶铁区,不仅带来了大量的铁质用具,更重要的,是让冶铁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抛开一些细节上的改进不说,中国古代的冶铁技艺,从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完善,再往后的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不管是百炼钢,还是炒钢法,又或者是灌钢法,其实在东汉末年的时代,就已经有了。

阅读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