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328 乾隆:江西的乡试中额可增,团练绝不可开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此时的江西,确属于科举大省。

当然了,和顺天府比起来都是弟弟。顺天府以213名乡试中额指标,一骑绝尘,遥遥领先。

清廷的解释也很直接:

盖顺天,首善之地,培养宜优!

翻译成人话就是,天下脚下的事,特事特办。优待也是情理当中的。

几名江西籍的朝臣,激动的跪地磕头。

这可不是虚伪的感动,是发自内心的感动爱戴。

意味着,

从此往后,本省籍贯的读书人做官的概率就大了,进入仕途的人就多了。

数十年后,江西必大兴。

……

于敏中一下子就感受了多位江西籍同僚友好的眼神,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仿佛在说,从今往后,老于您就是精神江西人。

也有人心里嘀咕,

老于一个江苏人,这是抽的哪门子风。

将来朝廷平叛成功,他还回得去家乡吗?怕不是祖坟都要被人掘了。

得罪了读书人,未来可期。

死了,也要编排你几百年。泼不完的脏水,编不完的谣言。

不过,

乾隆望着于敏中,倒是眼神温柔了许多。

他猛然觉得这个老家伙眉清目秀,忠诚度外溢。

削江南的名额,补江西的士子。

这招一出,江西尚在朝廷治下的士绅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论新增还是调拨,日后都会固定成为定例。新增,则关系到日后萝卜愈发多,坑不够填的问题。调拨,是从其他省份抠出来,不存在增加萝卜的问题。

兹事体大,哪怕是在几百年后也一样敏感。

乾隆手一挥:

“既然江南从贼者众,有负朝廷,那就把江南的名额匀给江西吧。”

“皇上圣明。”

乾隆打破了沉默:

“若江西士绅确忠心朝廷,为剿贼协饷巨大。则乡试中额可斟酌增加。”

翰林学士,纪昀,出列问道:

“臣请皇上明示,江西的名额,是新增还是调拨?”

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皇上,奴才请明确各部大军的粮饷支应范畴。”

这话一出,

太和殿内骚动起来,要钱,这可是大事。

乾隆的说辞模棱两可:

“户部支3成,其余的各省协饷,再让士绅商贾们积极捐输,监生和候补缺可以放出部分。千难万难,军饷不可拖欠,否则国法不容。”

但是如果从参考生员的中举比例看,

顺天、贵州、广西、四川四省“不及百人而中一人”。

云南、福建、山西、陕西四省,“百名中一”。

其他各省则为一百二十名,甚至一百五十名中一。

……

所有人的反应都很大,有诧异,有佩服,有焕然大悟,有若有所思。就连乾隆,也眼神复杂的瞅着这个老家伙。

……

每个省乡试能够考中多少个举人,朝廷是有明确规定的。这个名额就称作“乡试中额”。

就拿江西举例,乡试中额是94名。和浙江、福建的中额大致接近。

超过江苏69个名额不少,更是云南贵州的双倍还不止。

……

一名御史突然出列,语出惊人:

“臣斗胆,请准江西福建各地士绅筹建团练,以乡民守乡土,协助官兵进剿。”

乾隆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胡言乱语,狂悖无状,京城容不下你,到贵州改土归流地区去做个知县吧。”

“索伦兵呢?”

“索伦兵2000和关外驻防八旗一起行军,已至保定府。索伦首领请求朝廷先拨给弓箭盔甲,他们暂时拿不出银子购买。”

“朕非不通情理之人,先赊着吧。待凯旋后从军功赏银里抵扣。兵部严令各部,抵达预定地点后绝不可轻易言战,当修筑深壕坚垒,无令出战者,虽胜亦罪。此次必倾全国之兵,如泰山崩顶之势扫平江南。”

“皇上圣明。”

和珅兼着户部尚书,此时不得不出列:

此人面如土色,跪地谢恩。

他望了一眼于敏中,只见那道背影岿然不动。心中默叹了一口气,黯然退出了太和殿,退出了紫禁城。

此生,已经注定了。

而老迈的于敏中,慢悠悠出列提了一个颇为意外的建议:

“臣请增加江西乡试中额。”

328 乾隆:江西的乡试中额可增,团练绝不可开 (第2/3页)

林八旗黑龙江八旗盛京八旗共计15000人,已行至直隶保定府。”

“另扬州府仪征县江北大营聚兵6万,淮安府有淮西新军5万,骁骑营汉军马队5000。”

……

乾隆听的频频点头,又追问道:

阅读大清话事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