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龙船

〖丝路龙船〗

第233章 搏命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大宋已失去了近乎所有的国土,和所有的治下百姓。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不少的朝廷大臣,在心中幻想着蒙古人以外族之身,难以久居中原,那些昔日的大宋百姓,也一定会高举义旗奋起反抗,在不久的将来重迎大宋正统回归中原。

可事实是什么呢?蒙古人已经手握万里锦绣河山,治下亿兆之民,兵马数以百万,随手动用的人力物力即轻松超出大宋数倍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形制上与水师战船最前端的撞角有着很大不同,可实际上,它的功用却和战船船首的撞角完全一样。

龙舟船头,两台大宋如今所能制造出来的体型和威力都最大的八牛弩,一左一右安放在船头。在长达三十六丈的船身两侧,每隔六丈也同样安放着一台八牛巨弩。

而在宽敞的龙舟尾部甲板上,两部借助龙舟坚固的船体结构牢牢固定在甲板上的木制石炮,正安静的耸立着。每部石炮的身后,都堆积着数十颗直径尺半,重约百斤,打磨成球形的硕大石弹。

如果不是船身中央的宫殿和密布的桅杆因为关联着龙舟的船体结构和航行性能,赵昰甚至有过将龙舟甲板中央的海上行宫拆除后,全部安放石炮或是大型拍杆的想法。

当大宋时刻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之时,每多增强一点朝廷的战力,大宋就多了一丝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在这一点上,赵昰毫无疑问是整个大宋朝野内外认识最深刻、头脑最清醒的人。

第233章 搏命 (第1/3页)

岭南诸地战事激烈,甚至不断有大宋诸军在前线失利的消息传回琼州之际,大宋天子赵昰每天除了简单翻阅一下朝廷中枢从梧州送至琼州的邸报,了解一番朝廷大事和战局进展外,其余的时间全都泡在了文昌船场内。

在三位从福州南台船场一路跟随朝廷南下琼州的老船匠的亲自安排指挥下,文昌船场百十名技艺最精熟的船匠,一直在大宋天子龙舟上忙碌不休。

八月初一,按着少年天子清晰而又详细的要求,临高匠作坊专门赶制铸造出来的一个硕大的精铁龙首,被送到了文昌船场。

巍峨如山的天子龙舟船头正前方,一根粗壮黝黑的百年铁枧木,后半端已经被牢牢固定在龙舟最坚固的船身龙骨上,前端从龙舟船首中部透壁探出。一众工匠们耗费了半天的功夫,终于将后半部分中空的精铁龙头,结实的铆接在坚硬如铁的百年铁枧木最前端。

阅读丝路龙船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