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地主

〖明末小地主〗

第二十七章 该来的来早了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明朝需要付出必要的代价,即承认后金(清)实体的存在,划出地区为其统治,封其为王。这虽然损害了明统治者的威望,但却可以平息战火,安定辽东,国家减轻困扰。而保持明朝“天朝大国”的地位不变。

而用款封王的作法,在明朝并不是没有先例的。所以崇祯和兵部尚书陈新甲整着急了的时候就想起这茬来了。两人密议之后就派密使马绍愉到沈阳找皇太极寻求议和的可能。

皇太极的成熟与稳健,也促使他思考问题比群臣更深一层,比崇祯皇帝高出一筹。皇太极感到,目前内部的稳定局面是因为有明朝这一大敌才形成的,一旦失去这一大敌,清廷内部的稳定和谐将会随之瓦解。只有在取得一些胜利之后,加强内部的整顿和对周边势力的驯服,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

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年)农历五月,基于对敌我形势的分析,尽管崇祯皇帝不伦不类的“议和信”让他看了很不爽,皇太极还是委曲求全,热情地接待了马绍愉等来使,给予他们优厚的赏赐,经过半个多月的谈判磋商后,农历六月三日,在马绍愉等人离开盛京时,皇太极派官员将他们送到十五里之外设宴饯别,并命军士将使团护送到明朝控制的连山境内。

皇太极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长信,托马绍愉转呈。信中,皇太极在追溯了后金(清)与明朝开战的历史渊源后,又谈到尽管清兵已处胜势,但仍愿议和

第二十七章 该来的来早了 (第1/3页)

就在郭大路跟大楼对耗的期间,八月初三日,朝廷的《邸报》发布了一折消息,原文这里就不描述了,全是文言文,其意思就是朝廷要和关外的满清议和了,而且满清的皇太极已经给崇祯皇帝回信了,两个人已经背着大臣开始勾搭上了。从回信中可以看出,皇太极对于议和还是很有诚意的,但是对于崇祯的诚意很没有信心。一直以来,皇太极都以议和为话题,与明王朝不断周旋。在战与和之间纵横捭阖:议和是为了选择更有利的时机发动战争,而战争又是为了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促成双方的议和。

简单说,就是边打边谈,边谈边打。

努尔哈赤时期就一直希望明廷封其为王,以号令东北各少数民族。皇太极的实力虽然比努尔哈赤时大为增强,但一直希望同明保持友好,发展贸易。即使在攻明战争屡次胜利时,他在议和文书上也低明皇帝一字书写,并接受了明廷要其遵明正朔、取消“伪号”的要求,在尚未达成议和协议之时,不书天聪年号只写干支。当其羽翼已丰,多次攻入内地,明朝已无法招架之时,他仍然多次发布告示说,愿与明友好、议和。

皇太极还把征战中抢夺来的原明朝发给海西女真四部及蒙古诸部的敕书,就是贸易许可证,一直保存到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表明了他要与明朝发展贸易的愿望。由此可见,明清之间原本是存在着议和成功的可能性的。

阅读明末小地主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