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伦论

〖经伦论〗

第一章、中国传统理学与西方哲学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西方哲学家普遍是学科全才,把研究自然科学、数学、理化学时得到的知识应用到哲学中去,提升了哲学理念的科学性。从而逐步分离存在与不存在、唯物与唯心的认识界面,并超越与完善了存在与不存在、变与不变、理智与灵魂的辩证哲学思维。

普罗提诺就利用三棱角立物式猜想原理把哲学与宗教混杂的表达在一起,把太一、理智和灵魂三个本体统一为一个最高的神。他在哲学上认为宇宙只有唯一的神,信奉一神论。认为三个本体为同一位神。后来的基督教将“本体”转化为神的“位格”,把神作为单一实体,引申出上帝“三位一体”的位格,使基督教思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之后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里说道:“只有在基督教的教义里,个人的人格和诸神才第一次被认作有无限的绝对的价值,一切的人都能得救是上帝的意旨。基督教里有这样的教义,在上帝面前所有的人都是自由的,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耶稣基督解救了世人,使他们得到基督教的自由。这些原则使人的自由不依赖于出身、地位和文化程度。这的确已经跨进了一大步,但仍然还没有达到让自由构成人之所以为人的概念的看法。”这就是西方哲学为人类作出的贡献。

从东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在这慢长的古时期,无论是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在寻找事物发展对立以及统一的辨证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存在总是相反对立的力量,又存在相互吸引的统一的力量,也就是中国人认为的世界为什么存在阴阳两极的问题,阴阳对立则事物无进展,阴阳统一则万象皆更新。

西方哲学认为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是“对立与统一”的结果,对立是事物内部发展存在矛盾与斗争的必然结果,统一则是通过运动变化形成完整统一机制的结果,但是无论如何发展,一切事物只有存在与不存在的关系,存在与不存在决定事物发展进程的内部相互矛盾斗争与依存统一的关系及后果。

而东方哲学认为事物分阴阳,阴阳分两极,两极存互斥,互生的变化与发展关系。世界是阴阳合同,天人合一的世界,用现代的知识理解就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是“对立而统一”的结果,物事只要存在就只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无论事物存在与不存在,天与人都是混为一体的关系。

西方哲学认为事物是开放的,只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转换,这是西方民主思想启蒙的开始。

东方哲学认为事物是既定的,存在阴阳互为生斥的既定规律,这正是东方集权思想启蒙的开端。

&/div>

中国哲学由于受易经的影响,定义很完整,很统一,很规范,但是在看待事物发展上很模糊,很笼统,只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不分,天人合一上看问题。

这正是西方人见面谈天气阴晴,中国人见面问吃饭没有的原因。

西方人直白地说今天睛就是晴,阴就是阴。

中国人含蓄地问今天吃饭了没有,吃饭了是没有,没吃饭也是没有。吃饭了是有,没吃饭也是有。感觉很绕口吧,其实就是一句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也是没有,没有也是有,你我合同,天人合一。

中国人与西方的差异就在文化的根系部分。

第一章、中国传统理学与西方哲学 (第3/3页)

为人中有神,神中有人,人神不分的思想意识。这就是孔子思想主张与政治理念的核心内容。

在解决内部矛盾上把规范规则与礼仪道德施之于民,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施之于贵族,严格划分了等级制度,把贵族与庶民截然划分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定性了阶级制度。

在施政方针、政治手段上又主张“礼”与“仁”治国的政治方针主张,他主张“为政以德”,把形而上学、学而优则仕等思想主张应用到政治方针中去,主张用很宽泛很笼统的施政方针、政治手段治理天下。这种思想为后期中国人责任感不清晰埋下了隐患。

西方哲学的定义很模糊,很笼统,也很开放,但是在看待事物发展上很清晰、明白,只在存在与不存在上看问题。

阅读经伦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