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伦论

〖经伦论〗

第七章、易经对中国人文思想的影响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结于五,五谷丰登,五行生克。事物发展从初始于一,进程到二,繁衍于三,轮回于四,丰收,丰满,丰盈皆在五,五是五种物质圆满于五的结局。

顺于六,六六大顺,六六大顺来自易经,六个六为“坤”卦。坤为地之母,坤载万物,大地能容,“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容止可观,进退可度。”故六事有顺。

离于七,七离出自《周礼》“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七有分离之意,汉族的七夕,七丧,七祭,八字的隔七位而相战皆是对七离的诠释。

八易,八者,分也,别也。在八为分,为别,别则易变。易者通变。易就是变化的意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到八就预示着事物的发展开始变化了。出八而分。见八为别。

归于九。九九归一,管子说:“天道以九制。”易曰:“乾玄用九,乃见天则。”九在汉族的里是最大的数,数字到九就到了天数的终端,再往下数就归到一而重新开始了,所以中国人认九为天地规则,天九归制皇权,不可逾越。

圆满于十,十全十美。

这就是中国人从《易经》中总结出来的认识世界的知识,这些道理时至今仍然是中国人的普遍认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很客观,也很笼统,认识问题从狭义处出发,到广义处看待与处理问题。

由此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干什么事情都是进门狭窄,进里面就无限宽广的原因了。

中国人的知道界面与行动准则之所以会出现前窄后宽的现象,原因就在于易经是“对立而统一”的知识界面,“

古代中国人从《易经》中吸收营养,认为世界起于一,合于二,分于三,成于四,结于五,顺于六,离于七,易于八,归于九,圆满于十,这些传统文化思想对今天的人来说仍然非常值得珍惜的文化遗产。

世界起于一,一宗定制。这个问题已经被现代科学证实是正确的,宇宙起源于一核裂变。

合于二,二人世界,二人可为世界。这个道理更科学,人人都是父母生的,一男一女合而生子,一阴一阳合而生三,两阴不生,两阳不长。两个男人不可能生育,两个女人也不可能繁殖。二人天地创造世界。

分于三,三阳开泰,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三分则万象。中国人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三阳”表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所以说事物发展分于三,从三开始,分支万千,气象更新。

成于四,四季轮回,四季发财。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打麻将也是四季轮回,恭喜发财。四季是春夏秋冬,四季是植物轮回生长的季节,秋种,冬藏,春耕,夏衍,成熟于秋。四季轮回,谷丰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七章、易经对中国人文思想的影响 (第2/3页)

化认为是唯心主义产物是极其错误的,要分清理论基础的根源性才能真正得出正确的结论,可以这样说,如果有一天《易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可以等同于唯物论没有了根基,也会随之消失。

这是理论根源性的问题,不受意识理念的影响。

中国人是不是应该回过头来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呢?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自产生之后,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石,逐步形成中国人创造性的认识世界的思想源泉。

阅读经伦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