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伦论

〖经伦论〗

第十四章、顺天依时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人类文化与人类政治同时产生,没有政治就没有文化,可见政治的重要意义。

人类文明的起点首先是有了政治意识,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化交流,再通过文化发展来强化政治的重要性。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人民的福祉都依赖文化的高下,不要小看了文化的不同,文化决定政治,政治反过来决定文化。文化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同样也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如古代中国的王朝命运,始终围绕着一种文化现象,翻来复去的更迭。

首先是王朝的建立符合了旧王朝长期积压矛盾的条件。

好的文化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动力。

今天我们拥有的一切可以坚定的说不需要感谢中国的孔子,但有必要感激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西方哲学家们,因为是他们将科学、政治、宗教分割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旧王朝社会矛盾激化到极限时,内部暴发战争,内乱开始。旧制下贵族阶级为了平息冲突,不断加大打击力度,这样下来新旧贵族阶级就会出现分裂,新出现的贵族文化人与旧贵族中的一部分人联合起来,形成全新的反抗阶级,战争与和平被决裂。

在这种环境下和平已死,只有战争。

于是战乱中遭到压迫的人更加团结,联盟力量形成旋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新狼王涌现出来。

于是古代中国王朝的一致性文化开始出现。

流程是新的领袖者出现,启用兵家战略合作者于前线打仗,后方启用法家合作者治理混乱的根据地,巩固已经到手的土地。

简单粗暴的压制的确可以最快最省的解决问题,但是这种非人性化的理性思维方式,解决的只是表层问题,实际的深度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平民百姓只能用忍的态度来应对来自强势一方的不公。

中国人在面对强势文化时往往都采取忍让的态度,积淀怨恨,这种文化是反抗的根源,也是起义运动层出不穷的根源。西方人为什么反抗斗争,起义斗争少,就来源于西方文化是协商文化,多个人坐下来开放谈心的民主文化,这样的文化有什么不好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接受呢?

想来只有一个原因,很简单,如果权力阶级引进来民主文化,那么,他们自己就要低下身段与人民说话,这样一来,他们努力争取的上层生活,上层结构就不复存在了,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愿接受的。

这也是中国文化不足引领世界潮流的根本原因。

二、人民的福祉依赖文化发展

这种流程在古代中国,代代皆是如此,从汉朝到清民,国家建立的方式都是一样的。

待到建国后,首先兵家隐退或逼退,既而是法家也会退出政治武台,然后道家登场。

为什么开国者启用道家文化呢?因为长期战乱,民不聊生,财匮力尽,人民极端困苦,放养生息是新贵族必须的选择。

经过一段时间的放养生息人民开始恢复生机,社会开始发展起来,于是问题来了,首先是新贵族的腐败突显出来,其次是民众在放养状态下散漫与不听命令也随之出现。于是儒家文化登场了。

儒家文化是愚民文化加封闭文化,主要手段就是压制、恐怖加欺骗。其中最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不断的启用新贵压制旧贵,推陈出新,为王所用。一代新人压旧人,这也是古代科举制度产生的原因,为了不让任何一个贵族形成一种聚合的力量,威胁到王朝稳定,目的只有一个,压制、恐吓、欺骗全体人民,只为一王独大,实现永恒的统治。

第十四章、顺天依时 (第2/3页)

的共识,最终解决问题,落到民主的地基之上,建立起和谐的大厦。

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用封闭式的压制手段维护一方的利益,以强势基调,以强迫为手段,压迫,压制另一方,以实力,权力,或毋须有的政治教条压制另一方。这样的方式只能是专制,而非民主协商。这种文化已经落后,有一点知识的人都知道这种政治文明是恶劣的陈垢。

其实民主有什么不好的呢?我们有矛盾,我们可以坐下来用开放的态度说出各自的意见,看法,认识。在沟通中互相交流,达成妥协,然后形成一致的意见,在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多方意图的协议,这有什么不好呢?

难道真的就只有简单粗暴的压制最容易解决矛盾呢?

阅读经伦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