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伦论

〖经伦论〗

第二十六章、这个世界是有神世界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阴一阳谓之道”,这句话是说一个阴一个阳交合就是道,道是概念性又是实体性的事物,更多含有具体的事物,道只在一阴一阳交合的情况下才谓之道,比如,一男一女交合即为道,那你一男一女不交合就不是道,道必互通才视为道,单独一个阴,或一个阳,或两个、多个阴就不能说是道。在人,这当然是肉体与心灵的互通,才谓之道。

因此,“道”是物质和精神结合产生的结果,只能在阴阳互通中生成。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今天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从事物的本体、本性、本源出发,任何事物都是一阴一阳组成的,任何事物都存在反正两极并互相作用,任何事物也只有在阴阳互体中才能生成。朱熹对本文的评注是:“道之体用,不外乎阴阳”。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是什么意义呢?继,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说:“继,续也。”是继承发展之意。善,会意字,从羊从言。善,甲骨文上面有一只羊,下面有两只羊,羊下有口,意在群羊有口或出气,或食草之像,意即为善。广意到人就是人活着,人多为善。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继之者善也”的原意就是,这个世界上,事物阴阳交融的本体、本性、本源是什么?是继承发展,发展延续。也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阴阳交融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延续,只有发展了,延续了,存在了,才是最终的善。这句话有西方哲学存在论的含义,但要比哲学存在论更合理。哲学存在论很直接,就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至于为什么存在,为什么合理,西方哲学没说。但中国哲学说了,必须在阴阳互体中才能有存在,存在是物质阴阳交融的投影和反映。当然中国哲学是泛论的,包括宇宙万物。而西方哲学是分类明确的,存在分别在精神和物质中投影和反映。

成之者性也,《说文》说:“成,就也。”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即为成。性比较复杂,《说文》说:“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广雅》说:“性,质也。”《礼记·中庸》说:“天命之谓性。”可见古人对“性”的理解也不统一。今天看,“性”字的含义应该是物质“性”和精神“性”两种,而更多投影和反映的应该是精神性。性是物质性和精神****融中精神的升华,是事物精神性和物质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升华。那么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任何事物发展完整了,完善了,就是事物创造力和生命力的

第二十六章、这个世界是有神世界 (第2/3页)

的另一支脚,单只脚走路。我们要知道,世界不是纯粹物质的,如果世界是纯粹物质的,只有星辰、山川、树木,那么生活在星辰、山川、树木间的动物是什么呢?是纯粹的物质,还是有灵魂的物质?

回答是:这个世界是有神世界,因为这个世界上活动着有灵魂的物质。而人又是这些活动着有灵魂的物质中的高级物质,因此,人的精神更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

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不死的神,西方人叫上帝,中国人叫老天爷。他们都是神,神圣的法力无边的神。只是西方的上帝是个人灵魂的伸张,充斥着自我的精神张力,当人的意志扩张到绝对精神的境界时,人就与神同在,人人心中都可以产生一个无限能量的神,将人提升到忘我的境界,溶化于大地蓝天之中,成为圣父、圣子、圣灵同尊荣、同权能的神。

而中国人的老天爷与西方的上帝一样是拥有无尚能量之神,只是中国人的老天爷拟人化了,物质化了而已,只是中国人心目中的老天爷是中国人对自然理性的投影和反映,必须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老天爷。

阅读经伦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