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伦论

〖经伦论〗

第十四讲、咱先讲个“理”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这就是中国人处处都挂在嘴上的“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格物致知”的由来,引经据典地说这么多,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讲追本溯源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就是寻根问宗,追本溯源,凡事都会穷尽其能追究事物的本源,从本源追究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道理,也就是文化。

华夏民族是一个讲“道理”的民族,华夏人无论走到哪里,必以“理”为先,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无论从何处论,都与西方哲学不相干,不是一个体系,但是还是有很多所谓的大家们偏偏喜欢把“国学”向西靠,给中国传统文化套上西方哲学的光环,把所有的中国古代思想家都冠以哲学家的名号。

其实呢?其实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从来都是广义论学者,学问泛泛到整个宇宙空间,从不为一件小事啧啧不休,也不单纯在某一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十四讲、咱先讲个“理” (第2/3页)

事不论人,咱先讲`理'”。法官在判断这件事情也会说:“咱就事论事,依‘理’来,依‘法’判。”中国人多么强大的理呀,可以比肩法律。“理”可以说在中国人心中就是文明的灯塔。那么,这个“理”到底是个什么“理”呢?

明代王阳明说“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即是穷理。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

《钦定全唐文》说“物者万物也,格者来也,至也。物至之时,其心昭昭然明辨焉,而不应於物者,是致知也,是知之至也。知至故意诚,意诚故心正,心正故身修,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理,国理而天下平。此所以能参天地者也。“

我说:树有年轮,出必有因;物是人非,出必以理;理是因果、理是天道、理是规矩、理是法则,理是本源,理是循环往复,可以复辟;无理不足以行王道,无理不足以行事道,无理不足以正德行。往小处说一个家庭事事论理,讲规矩,其家必兴;往大处说一个国家凡事讲国理,讲规则,其国必昌。

阅读经伦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